ID: 23776792

1.5 种大蒜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237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大蒜,教学设计
  • cover
青岛版五四制(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 《种大蒜》教学设计 课题 1.5 种大蒜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大蒜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2. 能描述大蒜从发芽到长成蒜苗的生长过程,认识大蒜是有生命的生物。 科学思维: 1. 通过制定种植方案,初步学习“计划—实践—观察”的科学探究流程。 2. 能通过长期观察记录,归纳大蒜生长各阶段的特点。 探究实践: 1. 能参与大蒜种植的全过程(选种、栽种、管理、记录),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 2. 学习用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变化。 态度责任: 1. 激发对植物生长的探究兴趣,培养耐心观察的科学态度。 2. 树立照顾生命的责任感,体会劳动与收获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大蒜种植的基本步骤,通过长期观察了解大蒜的生长需求。 难点: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理解大蒜生长与环境条件(阳光、水、空气)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明确问题 实物激趣:出示发芽的大蒜。 提问:“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和家里的长辈常说‘种大蒜的时候到了’,为什么秋天适合种大蒜?大蒜生长需要什么呢?” 2. 学生猜想: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言(如“需要水”“需要土”“需要晒太阳”)。 3.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当‘小小种植员’,一起种大蒜,看看它是怎么长大的!” (板书课题) 课 程 学 习 制定方案 种大蒜前需要注意什么? 1. 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种大蒜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么种?放在哪里?” 学生分享,教师归纳板书: 材料:大蒜、花盆、土壤(或清水)、铲子、水; 步骤:选蒜(饱满的)、松土(或倒水)、埋蒜(或放蒜)、浇水; 环境:阳光充足、通风的地方。 2. 种植方法拓展: 展示“土培”和“水培”大蒜的图片:“除了种在土里,还可以把大蒜放在清水里培育,猜猜哪种方法长得更快?” 如何记录大蒜的生长? 1. 设计记录表: 发放空白表格,师生共同设计记录内容: 2. 观察要点指导:“每天观察大蒜的变化,比如有没有长出绿芽、芽有多高、根有没有变长。” 三、实施方案: 种植与管理 任务一:种植 1.土培操作指南(教师演示+学生实践): ① 选蒜:挑出饱满、无烂瓣的大蒜,剥去外皮(保留底部鳞茎); ② 松土:花盆中装入疏松的土壤,用小铲子挖3-4个小坑(深约2厘米); ③ 栽种:将大蒜头尖端朝上放入坑中,覆盖土壤,轻轻压实; ④ 浇水:沿花盆边缘浇适量水,直到土壤湿润(不积水)。 2. 水培操作指南(可选): 透明杯中倒入清水,水面没过大蒜底部1/3,放在向阳处。 3.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种植,贴上写有姓名的标签,放置在教室窗台(统一管理)。 任务二:日常管理与观察 1. 管理要点讲解: ① 光照:每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窗台),避免长时间黑暗; ② 浇水:土培大蒜每2-3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水培大蒜每周换一次水; ③ 记录:每天用彩笔在记录表上画一画蒜苗的样子,测量高度(用贴纸标记或用尺子)。 2. 预设生长过程(用图片或视频辅助): 第3-5天:底部长出白色须根,尖端冒出绿芽; 第7-10天:绿芽长成蒜苗,叶片展开,根须变长; 第15天:蒜苗长高至10-15厘米,可观察到叶片分层。 四、展示评价:反思总结 1. 成果展示(2-3周后): 学生展示记录表,分享发现:“我的蒜苗第几天发芽?长得最高的蒜苗有多高?” 对比土培与水培的差异:“哪种方法的蒜苗长得更壮?为什么?”(引导分析水、土对生长的影响)。 2. 问题讨论: “如果蒜苗长得慢,可能是什么原因?”(缺水、缺阳光、温度太低); “大蒜是生物吗?为什么?”(能生长、需要营养,有生命特征)。 3. 科学方法总结: 板书强调:“长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我们用记录的方式发现了大蒜的生长秘密!” 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