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7001

第六单元 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322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六,单元,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案,人教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教材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通过实验和观察,把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转化,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再完成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运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迁移,便于学生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利用方格纸的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出它的面积。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3)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 (4)练习课(1课时) (5)梯形的面积(2课时) (6)练习课(1课时) (7)组合图形的面积(2课时) (8)不规则图形的面积(1课时) (9)整理和复习(1课时) (10)重点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1.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2.发挥操作在探索活动中的作用。 3.重视渗透“转化”思想。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解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描述推导的过程还是有难度的,这就是需要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媒介让学生去参与、去操作、去实践,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体验、掌握规律,形成技能。现将本节课的设计做一下说明: 1.注重学法的指导,将转化的思想进行有效渗透。 教学中,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做铺垫, 在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这一环节中,充分利用电脑演示。突出 怎样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为以后学习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埋下伏笔。然后学生将自 己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有了非常直观的“转化”感受。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小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注重学生亲身体验,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让同桌合作剪一剪、拼一拼,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总结,验证猜想。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够运用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概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学习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学习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平行四边形、剪刀、长方形框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由主题图引入新课。(5分钟) 1.回顾旧知。 出示教材第86页主题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 2.引导学生观察学校门口的两个花坛,看看这两个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哪个花坛的面积大? 3.揭示课题。 要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