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7005

第六单元 第4课时《梯形的面积(1)》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63次 大小:802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六,单元,4课时,梯形的面积(1),导学案,人教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 梯形的面积(1) 课题 梯形的面积(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新知,对本节课做了如下设计说明: 1.运用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首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梯形与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然后再让学生想办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两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以学生活动为主,实现师生互动。 本节课力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概括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在分析、对比中选择最佳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合作探究,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通过“拼、摆”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又由于各项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能够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同时使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理解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梯形教具、剪刀 学具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剪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知。(5分钟)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两节课学了哪两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谁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推导的?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认识吗?(出示梯形)它想让大家帮它求求面积,你们愿意帮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助人为乐的心来学习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1.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答案:S=ah÷2 2.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 (2)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 cm,高是8.8 cm,面积是( ) cm。 答案:(1)平行四边 (2)66 3.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单位:dm) (14+25) ×12÷2 =234(dm) (4+6) ×4.2÷2 =21(dm) 4.如图,一条水渠的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2.2) ×0.8÷ =1.36(m) 二 实践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0分钟) 1.猜想。 老师: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时,都转化成我们知道的图形计算,大家大胆地猜想一下,梯形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 2.验证。 (1)拿出学具,动手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2)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小结。(强调: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拼的结果可以概括为: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讨论: ①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②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 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教师用课件演示转化过程,引导学生重新操作,体会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