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7206

第三单元 第9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79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三,单元,9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人教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40~41“练习九”第1、2、6、9、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根据实际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谁来说一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取商的近似值,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等。 师: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基本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判断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比较合适,简单说明理由。(课件出示习题) 师:不用计算,判断这两题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学情预设】第(1)小题用“去尾法”,因为剩下的钱不够买一支;第(2)小题用“进一法”,因为剩下的人还需要坐一辆汽车。 ( 【 教学提示 】 教科书 P40“练习九”第1题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先求出每台抽水机3小时浇地多少公顷, 再求出每台抽水机每小时浇地多少公顷”,或“先求出 2台抽水机每小时浇地多少公顷,再求出每台抽水机每小时浇地多少公顷”。 )3.完成教科书P40“练习九”第6题。 师:大家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注意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情预设】510÷3=170(km),170÷74≈2.3。 师:这道题先要求什么?(雨燕的速度)最后求出问题时采取的是什么取值方法?(“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三道基本练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考虑了对知识的巩固,又注意了对能力的提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0“练习九”第1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 (3)指名学生说一说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先求1台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1.2÷2=0.6(公顷),再求1台抽水机1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0.6÷3=0.2(公顷)。 预设2:先求2台抽水机1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1.2÷3=0.4(公顷),再求1台抽水机1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0.4÷2=0.2(公顷)。 预设3:2×3=6(公顷),1.2÷6=0.2(公顷)。 师:“2×3=6(公顷)”求的是什么? 【学情预设】求的是2台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6公顷。 师:题目中告诉我们“2台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故预设3解法不对。看来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只看答案是否正确,关键是要思考每一步运算是要求什么,一定要有意义才行。 教师板书正确答案。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九”第2题。 (1)学生读题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 (3)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3.完成教科书P41“练习九”第9题。 (1)学生读题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 师:要解决问题,必须选择哪些信息?求商的近似数时采取什么方法? 【学情预设】因为要求可以买多少支笔,就要先求出剩下的钱数,而已知买相册花的钱数和原来的总钱数,那么8本相册是一个多余的条件。剩下的钱数是80-45.6=34.4(元),可以买笔的支数是34.4÷2.5=13.76(支),用“去尾法”来求商的近似数是13支。 【设计意图】本题的意图有两个层次:一是信息的阅读与选择,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