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7371

3.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日期:2025-10-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8075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上册,八年级,人教,学年,2025-2026,答案
  • cover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人常以生花妙笔,将其凝于诗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似知道时节的雨是升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B.白露:“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美果上的晶莹露珠是熔化形成的,需要吸热 C.霜降:“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天空中布满的寒霜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大寒:“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台阶前的积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2.在地面组装航天器过程中,水蒸气会进入其内部空间;欧洲空间局发射欧几里得天文望远镜进入寒冷的太空后,望远镜内部镜面上出现薄薄一层霜,导致成像品质下降;工程师遥控加热望远镜的镜面,霜消失不见;霜的出现和消失,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汽化 B.凝华,升华 C.凝固,熔化 D.凝固,汽化 3.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说明碘发生了汽化现象 B.实验中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 C.停止加热,碘蒸气会发生凝固现象 D.停止加热,碘蒸气逐渐消失,说明发生了升华现象 4.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不正确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5.雾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升华 C.汽化 D.液化 6.二十四节气堪称中华民族智慧的不朽丰碑,是古人长期观察自然规律凝练而成的伟大成果。以下关于“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夏至无云三伏烧”云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 C.“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露和霜的形成过程都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7.若尔盖草原夏日的清晨,露珠像一颗颗珍珠挂在草尖上。露珠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8.如图所示,天气较冷时,戴近视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当他进入温暖的房间后,镜片又变清晰,下列与“变清晰”原理相同的是( ) A.教室里的积水“消失” B.衣柜樟脑丸“变小” C.西岭雪山树枝上的“雾凇” D.冬天汽车尾气管冒“白气” 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雾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0.某同学分别将热水、冷水和室温水(水温与室温相同)装入甲、乙、丙三个纸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又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和乙纸杯杯壁上都有水珠产生,且水珠出现的位置相同 B.甲和乙纸杯虽然都有水珠产生,但是形成水珠的水蒸气来源不同 C.丁图中,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部会出现白霜 D.丁图中,若不加盐,一段时间也会有水珠产生,水珠出现的位置与乙图相同 二、多选题 1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大自然中部分“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造就了雪山和湖泊。下列说法正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