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77869

荷塘月色 教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07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荷塘,月色,教案
  • cover
2.4.1《荷塘月色》共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品味文章使用修辞描写的语言美、形象美 2、 学习散文描写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 体会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重点:学习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2、难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苦闷矛盾的心理;通过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与哀愁 三、教学方法:传授式和发现式结合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我们没进入这篇课文的学 习之前,先让我们一起联想一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花娇艳的盛开着,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面对此等美景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又写出了荷花的动态。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样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 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的是这篇课文的朗读带。 (二)整体感知:(播放朗读录音,入境,欣赏美感,体味感情。同时布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 同学们可以暂时放下手头的一切闭上眼睛去欣赏一下这篇优美的散文,体味一下作者的感情,并且考虑以下问题: (1) 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复述下来,并确定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 (2) 在各部分中划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 ,思考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播放录音的同时在黑板上板书重、难点字词,录音完后引导同学一起解决。)刚才大家带着我的问题一起欣赏完了本篇课文的优美富有感情的朗读带,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感情充沛,语言优美啊?听完了录音后,我们开始进入文章的学习。 首先,我们看一下第一个问题。经过我们的复述以及补充,我们更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踪,请看作者是: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观赏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门进去(文章中句子)概括后为出家门 走小路 观荷塘 观四周 回家门 (1段) (2~3段) (4~6段) (7~10段) (板书 圆形) 让学生讨论并完成第二个问题 ,教师总结 你应该知道在一般的写景抒情散文中写景大都是为了抒情,作者往往表达思想感情不采用直白浅露的方式,说什么“我的感觉怎么样啦”“我的心情怎么样啦”而总是借助于形象,或借景抒情,或咏物抒情,或缘事抒情等等,这些文章中情感是文章的内质和灵魂。境是情境,物是情物,景是情景,事是情事,一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打上了情感的烙印,作品以此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学习这样的文章其实重点还要是放在分析作者的情感上。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们的任务也不能脱离这个重点,接下来我们就来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作者的情感。 在听朗读之前我给你布置的第二个问题,我想你应该已经思考了,现在我们来结合我们刚才划分的层次讨论一下: ⑴ 学生回答 ①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③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⑤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⑥这令我到底惦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