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8957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纤云弄巧)》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4673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鹊 桥 仙 教学目标 三 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理解古人的爱情观。 二 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一 了解作者秦观及其创作风格。 一、课堂导入 教学过程 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秦观的《鹊桥仙》了。 (一)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一)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扬州大学教授刘勇刚认为,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七夕。 绍圣三年(1096)春,秦观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 绍圣四年(1097)七夕,秦观在郴州写下了这首《鹊桥仙》,借牛女双星的鹊桥相会寄托了他对长沙歌女的恋情。 (二)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此外还有几种说法此外还有几种说法。1、为夫人徐文美而作。《鹊桥仙》献给夫人,可备一说。熙宁、元丰年间,秦观外出应试或游历,夫妻暌离时日较多,未尝没有牛郎织女的意味。 2、送给越艳。元丰二年(1079),秦观到越州(今绍兴)省亲(探望父母或其他尊亲),得到当地知州程师孟的礼遇,将他安排在蓬莱阁,有重要的宴会都邀请他参加,这样他就能亲密接触到美丽的官妓———越艳。几度流连欢场,不觉产生了恋情,其踪迹在《满江红·越艳风流》可寻。 (二)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一)解题 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教学过程 三、初步感知 (二)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一次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教学过程 三、初步感知 划分诗词节奏,朗诵诗词。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教学过程 三、初步感知 解释词义,理解诗词大意。 ①纤云:轻盈的云彩。 ②飞星:流星。 ③银汉:银河。 ④迢迢:遥远的样子。 ⑤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⑥忍顾:怎忍回头看。 ⑦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三)本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用两个词语来分别概括一下。 上片:相逢 下片:离别 教学过程 三、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四、文本详析 (一)上片 点出了牛郎织女当时的情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弄巧”表现织女织锦之精巧。拟人化手法,点出了那满天的瑰丽的云霞也颇通人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