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9.制作量杯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青岛版 目录 1 明确问题 2 制定方案 3 实施方案 4 展示评价 5 回顾.练习 科学观念:1.知道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了解其刻度表示的含义。2.理解制作量杯的基本原理:以标准体积为基准,通过重复量取、标记刻度,确定不同体积的刻度线。 科学思维:1.能根据“制作0-200毫升量杯”的任务,设计制作方案,培养“目标→方案→实施”的规划思维。2.能通过对比自制量杯与标准量筒的测量结果,分析误差原因,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改进方法”的反思思维。 探究实践:1.能按步骤制作量杯。2.能检测自制量杯的准确性,通过与标准量筒对比,调整刻度并记录改进方法。 态度责任:1.感受古代量器的智慧,体会量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对测量工具发展史的兴趣。2.培养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增强合作与分享意识。 核心素养 1.明确问题 学习任务 聚焦 明确问题 商鞅方升,是古代测量粮食体积的工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为什么古人要发明量器? 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 任务卡: 设计并制作一个量程是 0~200ml 的量杯。 2.制定方案 学习任务 制定方案 制定方案 选择材料 透明塑料杯、玻璃杯、塑料瓶、矿泉水瓶———透明材质方便观察液面 制定方案 确定刻度 用“20毫升”作为最小刻度单位,每次量取20毫升水,在杯子上做标记,直到200毫升。 借助量筒 制定方案 方案 材料选择: 透明塑料杯(或矿泉水瓶)、纸条 刻度标准: 每20毫升画一条刻度线 标记方法 :量取20毫升水→倒入杯子→在液面处做标记→重复至200毫升 标注内容: 刻度数字(20、40……200)、单位“mL”、量程“0-200mL” 制定方案 方案 3.实施方案 学习任务 任务一:制作量杯。 实施方案 1. 取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将小纸条用双面胶粘在杯子上。 任务一:制作量杯。 实施方案 2. 量取20毫升水:用量筒倾斜倒水,接近刻度时用滴管滴加,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平齐。 任务一:制作量杯。 实施方案 任务一:制作量杯。 实施方案 3.标记刻度:将20毫升水倒入杯中,在纸条上对应液面处画横线,标“20mL” 任务一:制作量杯。 实施方案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量取 200ml 水为止。在纸条上标注出刻度、单位和量程。 任务二:检测自制量杯的刻度是否准确。 实施方案 量杯做好了,怎么知道它准不准? 任务二:检测自制量杯的刻度是否准确。 实施方案 任务二:检测自制量杯的刻度是否准确。 实施方案 4.展示评价 学习任务 展示评价 好的量杯需要“材料透明、刻度均匀、标注规范”,通过校准能让它更准确。 反思 用自制量杯测量的数值与用标准量筒测量的数值相对照,找出误差并分析原因,再调整自制量杯,让它更标准,就是在进行校准。 回顾反思 评价 5.回顾.练习 学习任务 一、选择题。 练习 1. 制作量杯时,选择的材料最好是( ) A. 不透明的陶瓷杯 B. 透明的塑料杯 C. 金属杯 D. 纸杯 B 一、选择题。 练习 2. 确定量杯刻度时,我们以多少毫升作为最小刻度单位( ) A. 5毫升 B. 10毫升 C. 20毫升 D. 50毫升 C 一、选择题。 练习 3. 量取20毫升水时,正确的操作是( ) A. 直接倒满量筒,不用看刻度 B. 接近刻度时用滴管滴加,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平齐 C. 俯视量筒刻度 D. 仰视量筒刻度 B 二、判断题。 练习 1.制作量杯时,纸条可以斜着贴在杯子上,不影响刻度。( ) 2.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读数才准确。( ) 3.自制量杯的刻度如果和标准量筒有误差,说明制作失败,不能再用了。( ) 4.古代的商鞅方升是用来测量粮食体积的量器,和现代量杯的作用相似。( ) 5.用矿泉水瓶制作量杯时,选择瓶颈较细的部分,刻度会更清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