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82253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10-0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61701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法治,政治,-2025-2026,必修,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知识建构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科学立法 法治社会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三单元知识体系 (为什么) (内容) (要求) 怎么做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课前预习】 1.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是什么? 2.我国法律发展历程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容是什么(法的产生、本质、决定性因素、类型、特征、职能) 4.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产生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统治 反抗 制定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国家 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 历史范畴 水 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 去,即离开。触不平者去之,对不公正行为惩罚 ,獬豸,一种神兽,能辩曲直,不好查的案子就把它请出来 “法”字表意———公平公正 2、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1)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2)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秦朝的律法以严苛出名。很多罪名的处罚都非常严格,还会连坐他人。如果发生案件,负责这片治安的官吏甚至很多邻居也会受到处罚;对于凶杀、盗窃、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的处罚也非常严格,比如偷盗要砍掉左脚,在春秋时期甚至还有个成语履贱踊贵,意思是被砍脚的人太多导致鞋子都卖不出去了。 法律具有阶级性 二、中国的法治建设(个性) 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中华法系的形成)p75 意义: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含义: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的法治理论 法的产生: 法的决定因素: 法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的法治理论 法的特征: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的职能: ·法既具有政治职能 ·法又具有社会职能 (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法的类型: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P76倒数第二段 方式:规定权利和义务; 阶级性: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我国: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③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法的基本特征 (2)法的制定角度: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P76最后一段 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