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82267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1 认识克和千克 授课课件+说课课件

日期:2025-10-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694756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
    (课件网) 8 克和千克 第一课时 认识克和千克 说课部分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单元第一课时,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的起始课。教材通过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克与千克的实际意义,建立质量观念。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质量单位缺乏系统认知,难以准确把握“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对质量的量化感受较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 2. 理解1千克=1000克的关系,能根据物品轻重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估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准确估测物品质量。 教学难点 1 2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小美和爸爸超市购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商品价格标签中的质量信息,如“5元/500克”“10元1千克”等,提问:“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知质量单位的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探究讨论,认识“克” 出示山楂片(10g)、菊花茶(12g)、瓜子(100g)等物品,让学生掂一掂,感受轻重。 讲解: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符号“g”。 借助2分硬币(约1克)、7粒黄豆(约1克)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克的重量,并用天平演示测量1克物品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物品的实际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克”的质量表象,结合具体实物和测量工具,使抽象的“克”概念具象化。 教学过程 探究讨论,认识“千克” 展示洗衣液(5kg)、大米(10kg)等较重物品,提问:“这些物品的质量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千克”,符号“kg”。 借助两袋500克的盐(共1000克=1千克),让学生理解1千克=1000克的关系。 介绍盘秤、弹簧秤、体重秤等测量较重物品的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轻、重物品的单位选择,突出“千克”的适用场景,结合实物换算和测量工具,强化学生对“千克”概念及克与千克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说一说:说出大米(3kg)、蛋黄派(360g)等物品的重量。 圈一圈: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圈出。 比一比:在 里填“>”“<”或“=”,如2千克 2000克等。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换算及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 必做:用“克”和“千克”描述家里3种物品的质量,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第1-3题。 选做:和家长一起称家里物品,制作“家庭质量小报告”。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兼顾基础性和实践性,必做任务巩固课堂知识,选做任务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第一课时 认识克和千克 克(g):计量较轻物品,如1个2分硬币约1克 千克(kg):计量较重物品,1千克=1000克 常见秤:天平、盘秤、弹簧秤、体重秤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贴近生活教学:借助超市购物场景,将“500克”“1千克”等质量单位与商品价格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实践体验:通过让学生掂2分硬币、称7粒黄豆、对比两袋盐的重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克”“千克”转化为具体的触觉体验,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二、不足之处 估测能力培养欠缺:在估测比1克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