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82456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4页)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706321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物理,八年级,2024,2025-2026,学年,声音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 声与环境 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5.知道人怎样听见声音。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吉他声 瀑布的波涛声 清脆悦耳的鸟鸣 雷声轰鸣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1:敲击音叉,将叉股插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插入叉股后水花四溅。 结论:音叉的振动产生声音。 本实验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动放大为水花四溅的明显现象。 实验2:将手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上,感受扬声器和机身的振动。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思考:你知道下列物体是用什么发声的吗? 声带 空气 气囊 翅膀 练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 C.振动停止,发音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B 练2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向暖水瓶中灌水时,发声体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 ACD 人们听到声音往往离声源有一定距离,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思考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波:音叉振动时,邻近的空气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当叉股向左运动时,压缩了左侧的空气,这部分空气变密,而右侧的空气却稀疏了;当叉股向右运动时,右侧的空气变密,而左侧的空气却稀疏了。 声源的振动是通过声波向外传播的。 2.对声波的理解:声波的产生与传播是声源的振动向四周传播的结果,这与生活中水波的形成是类似的。 类比法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 s,即当从人听到原声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0.1 s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和回声。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起到加强声音的效果,如我们上课的教室环境。 4.波形:将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在通过计算机或示波器,就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 波形可以有效体现声音的特征,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地加以梳理。 知识点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停止抽气,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再注意声音的变化。 传声实验 由于太空中没有空气,因此航天员出舱后即使近在咫尺,也不能直接对话,需要通过无线电波来交流。 出舱后的航天员通过无线电波交流 实验2:,一位同学手握两块小石头放入水中敲击,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玻璃水槽的外面,能否听到水中敲击石块的声音?(如图)。 实验3:一位同学在室外用手轻敲墙体,室内的同学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否听见敲击声?当耳朵离开墙后,还能听见声音吗?比较一下,这两种方式听到声音的效果是否一样? 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通过以上实验活动可以知道,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练3 通常人们说话的声音是通过_____传播的。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仍然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中传播。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说明_____也可以传播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