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82906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体》单元小结 教案-苏教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2853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第三,地球上的水体,小结,教案,苏教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课时 5:单元小结(回顾与整理、迁移与应用、反思与评价) 教案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2025 秋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时主题:3 单元 地球上的水体(单元小结) 课时时长:40 分钟 适用年级:三年级上册 对应教材内容:教材 “3 单元 地球上的水体” 中 “单元小结” 相关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系统梳理本单元知识(地表水体类型、地下水、海洋、淡水资源),建立 “地球上的水体分为咸水(海洋)与淡水(冰川、地下水、河流湖泊),淡水资源有限需珍惜” 的完整认知,明确各知识点关联(如海洋为咸水、河流湖泊为淡水,均需保护)。 科学思维:通过绘制 “地球上的水体分类图” 归纳单元知识,培养知识整合能力;结合 “鄱阳湖面积缩小” 案例,运用 “水体成因(降水补给)” 知识分析现象,形成 “问题 - 成因” 的逻辑思维 反思自身在 “模型制作(河流湖泊模型、水井模型)、体验活动(淡水资源有限)” 中的表现,提升探究与总结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单元知识回顾,深化 “保护各类水体、珍惜淡水资源” 的意识;通过反思评价,养成 “客观评估自身探究能力、持续改进学习方法” 的科学态度,为后续 “空气的性质” 单元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系统梳理单元知识,形成 “地球上的水体” 完整认知体系;能运用单元知识分析 “鄱阳湖面积缩小” 等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清 “水体类型 - 水体性质 - 保护措施” 的逻辑关联;根据自身探究经历,客观完成反思评价,提出具体改进方向。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2025 秋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df)、PPT(含单元知识框架图、水体分类图模板、鄱阳湖对比图、反思评价量表)、空白水体分类图、学生此前实验记录单(如河流湖泊模型记录、水井模型记录、淡水资源体验记录)。 学生准备:本单元实验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用于绘制分类图)。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搭建 “地球上的水体” 知识体系(15 分钟) 知识唤醒:“水体知识抢答”(5 分钟) 教师出示 “关键词卡片”(如 “静水水体”“地下水含水层”“海水淡化”“滴灌节水”),邀请学生抽取卡片,结合教材内容说出关键词对应的知识点及实验 / 活动依据(例如抽到 “静水水体”,需说出 “湖泊、池塘、水库,通过河流与湖泊模型观察到它们不流动”)。 引导学生关联知识点:如 “地下水” 关联 “井水来源”,“海洋咸水” 关联 “海水淡化”,“淡水有限” 关联 “节水方法”,初步建立知识联系。 小组合作:绘制 “地球上的水体分类图”(8 分钟) 分发空白分类图模板(中心为 “地球上的水体”,分支为 “咸水水体”“淡水水体”),小组结合教材 “回顾与整理” 要求合作填写: 咸水水体:海洋(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含盐分); 淡水水体:冰川(占淡水大部分,难利用)、地下水(泉水、井水来源)、河流与湖泊(易利用,地表常见)。 小组展示:选取 2-3 组分类图,结合教材实景图(如河流、海洋、冰川)点评,补充 “水库是人造淡水水体”“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等细节。 教师总结:梳理 “水体保护” 逻辑(2 分钟) 出示教师版 “知识框架图”,强调核心逻辑:“水体类型不同(咸水 / 淡水)→ 性质与用途不同(海洋提供资源需保护、淡水有限需节约)→ 保护措施不同(海洋防污染、淡水用节水方法)”,结合教材示例强化认知。 (二)迁移与应用:分析 “鄱阳湖面积缩小” 案例(15 分钟) 案例导入:教材情境(3 分钟) 结合教材 “迁移与应用” 内容:“2022 年 8 月,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面积比上年同期缩小了 2000 多平方千米”,展示 2021 年与 2022 年鄱阳湖对比图,提问 “为什么鄱阳湖面积会缩小?结合我们学过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