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课时 5:单元小结(回顾与整理、迁移与应用、反思与评价)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2025 秋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时主题:4 单元 空气的性质(单元小结) 课时时长:40 分钟 适用年级:三年级上册 对应教材内容:教材 “4 单元 空气的性质” 中 “单元小结” 相关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系统梳理本单元知识(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热空气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建立 “空气是有多种性质的物质,可通过实验探究其性质” 的完整认知,明确各知识点关联(如热空气上升是风形成的基础)。 科学思维:通过绘制 “空气性质梳理图” 归纳单元知识,培养知识整合能力;结合 “高原反应与空气质量” 案例,运用 “空气密度与质量” 知识分析现象,形成 “知识 - 实际问题” 的逻辑思维。 探究实践:能独立完成 “空气性质梳理图” 绘制,根据教材评价标准反思自身在 “实验操作(吹气球、称空气)、现象分析(热气球、风的形成)” 中的表现,提升探究与总结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单元知识回顾,深化 “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的重要性(如呼吸、风的作用)” 的认知;通过反思评价,养成 “客观评估自身探究能力、持续改进实验方法” 的科学态度,为后续 “材料的演变” 单元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系统梳理空气的核心性质(占据空间、有质量、热空气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完整知识体系;能运用单元知识分析 “高原反应” 等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清 “空气性质 - 实验证据 - 生活应用” 的逻辑关联(如 “空气有质量” 对应 “称空气实验”,应用于 “理解高原空气稀薄”);根据自身探究经历,客观完成反思评价并制定改进计划( 1-746 至 1-748)。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2025 秋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df)、PPT(含单元知识框架图、空气性质梳理图模板、高原反应示意图、反思评价量表)、空白梳理图、学生此前实验记录单(如吹气球实验、称空气实验、热气球实验)。 学生准备:本单元实验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用于绘制梳理图)。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搭建 “空气性质” 知识体系(15 分钟) 知识唤醒:“空气性质闯关”(5 分钟) 教师出示 “关键词卡片”(如 “空气占据空间”“热空气上升”“风是空气流动”“空气有质量”),邀请学生抽取卡片,结合教材实验内容( 1-632、 1-699、 1-718、 1-661)说出:①该性质的实验证据(如 “空气占据空间” 对应 “杯底纸巾不湿实验”);②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 “热空气上升” 对应 “烟囱冒烟向上”)。 引导学生关联知识点:如 “热空气上升” 关联 “风的形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空气流动),“空气有质量” 关联 “称空气实验”(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质量变化)( 1-669、 1-737)。 小组合作:绘制 “空气性质梳理图”(8 分钟) 分发梳理图模板(中心为 “空气的性质”,分支为 “性质 - 实验证据 - 生活应用”),小组结合教材内容( 1-740、 1-741)合作填写: | 空气的性质 | 实验证据(教材依据) | 生活应用 | | -- | -- | -- | | 占据空间 | 瓶中气球吹不大、杯底纸巾不湿( 1-613、 1-627) | 吹鼓的塑料袋能装东西、篮球打气后变硬 | | 有质量 | 平衡棍气球倾斜、电子天平称皮球( 1-659、 1-669) | 理解高原空气稀薄(质量轻)、热气球升空(热空气质量小) | | 热空气上升 | 模拟热气球(塑料袋上升)、热空气质量测量( 1-687、 1-695) | 热气球观光、烟囱排烟 | | 风是空气流动 | 模拟自然风(火苗倾斜、烟流动)( 1-729、 1-731) | 风力发电、帆船航行 | 小组展示:选取 2-3 组梳理图,结合教材实验图片(如吹气球实验图、称空气实验图)点评,补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