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记载:“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大荒,大札(注:瘟疫),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A.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发展落后 B.倡导敬天保民的德治思想 C.重视政府在社会救济方面的作用 D.社会救济种类多且力度大 2.《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了秦国户籍制度中一些相关规定,如“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即一家有两个成年男人必须分家,如果不分家则以增加其赋税为惩罚。据此可知,秦国( ) A.以赋税调控家庭结构 B.户籍管理较为宽松随意 C.注重保护农民的权益 D.赋税征收标准缺乏公平 3.秦朝的“乡野聚落”,由政府委任里正进行严格管辖,以建立规划整齐、空间封闭的闾里为主,闾里建有闾门和垣墙。西汉的“乡野聚落”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而且大多没有闾门和垣墙,闾内建筑呈现自然发展的态势。由此可知,西汉( ) A.农村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B.国家基层治理能力下降 C.社会治理理念发生转变 D.豪强地主势力急剧膨胀 4.南北朝时期,大量农民依附在豪强地主周围。隋朝建立后,多次通过“大索貌阅”的方式来重新核定户籍,若地方官被发现其治下有户籍不实的问题,即面临着被治罪的风险。重新核定户籍( ) A.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B.维护了基层社会治安 C.意在整顿官吏腐败问题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5.宋代,城市及乡村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烟火公事”。随着人口增长与流动,单靠州县衙门已不足以应付,烟火公事逐渐承担起辅助管理职能,包括人口信息管理、调解纠纷、桥道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等。据此可知,宋代( ) A.社会治理不断完善 B.城乡治安日益恶化 C.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D.城市发展突破限制 6.里甲制由明太祖创设,在规范地方权力结构与乡村社会政治秩序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明中后期,里甲制开始崩溃;至清代,乡绅阶层协助官府主持地方公共事务成为常态。这一变化( ) A.缘于赋税制度的变革 B.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 C.反映了乡绅势力膨胀 D.提升了地方治理效能 7.清代朝廷在京师、通州等地建了许多仓库,同时在各地也都恢复设置常平仓、义仓等,以便应对地方各省丰收、歉收的巨大差异。清政府意在(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稳定社会秩序 C.固化社会经济模式 D.解决粮食危机 8.下表内容是中国古代社会救济概况,由此可知( ) 实施者 地位 举措 政府 主体 汉朝 常平仓制度 隋唐 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 宗族 辅助,宋朝兴起 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 慈善组织 辅助,明清兴起 助学、助丧、施医、济贫等 A.政府救济目的在于防止贫困 B.社会救济逐步形成多样化局面 C.社会救济保障民众日常生活 D.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优抚体系 9.顾炎武说:“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乡里组织与专制皇权,好比是君主官僚政治体制的上下两个端点,中间是庞大的职业官僚队伍。把帝制官府权力直接施之于百姓身上的,经常是乡里保甲组织。中国封建社会的乡里保甲组织( ) A.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具有很强大的独立性和自治性 C.有利于帝制官府统治的社会化 D.为封建割据势力发展埋下祸根 10.1955年,我国颁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1958年发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由国家或企业单位负责缴纳养老金,采取现收现付财务模式。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5年又发出《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