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85693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素养提升卷(原卷+解析卷)--沪科版新教材物理九全册

日期:2025-10-2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63965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十三,解析,物理,教材,新教材,科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九全册单元期中期末素养提升卷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素养提升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四幅图均为测量温度的仪器。其中利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件的是 ( ) 3.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C.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D.在气温为-50℃地方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4.甲乙丙丁四幅图是测量物理量的工具,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所示,液体的温度为-58℃ B.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的读数为18℃ C.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示数为16℃D.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6℃ 5. 如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表演“打铁花”。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B. 凝华 C. 熔化 D. 凝固 6. 沂蒙山区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物态变化万千。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冰雪消融 B.雾绕山峦 C.霜满枝头 D.滴水成冰 7.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 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8. 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固 9.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A. 湿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变成水 C. 樟脑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白气” 10.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全选对的得3分) 11. 关于“摄氏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 B.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C.﹣18℃就是零下18摄氏度 D.0℃就是没有温度 12.关于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凝固成冰 B.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13.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铜料化为铜液,属于液化现象 B.铜液冷却成型,属于凝固现象 C.铜料化为铜液过程中温度不变 D.铜液冷却成型过程中需要放热 14.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部水资源的万分之一,提高节水意识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晶 D.小冰晶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三、填空题(本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