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79031

4.3 摩擦力 教案 (3)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594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摩擦力,教案
  • cover
4.3 摩擦力 教案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同时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通过网站知识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 ·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参与比赛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探究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学课时】2课时 【实验器材准备】 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测力计、毛巾、玻璃板、毛刷、身边的物体(例如:水杯,黑板擦、钢笔、橡皮,讲桌等物体),长木板(带滑轮)。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到目标 提问回顾引入 1.用手拿起一本书,问书为什么没有掉下来?(边演示边讲解)2.提问导入新课。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我们学习的摩擦力的有关知识。①什么是摩擦力?②摩擦力的种类?(静、滑动和滚动摩擦力)③摩擦力的方向? 1.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陶冶情操。2.学生边回顾边思考提问。举手说出所知道的问题,并进行简单了解。3.明确课堂所要研究的任务。 1.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情况,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观念。 认识摩擦力 1.同学们先观察下面四幅图,从图中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