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岭南版《创意联想添图画》教学设计(第5课) 课题 创意联想添图画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能敏锐发现图形、肌理及生活物件中的形式美感。艺术表现:掌握“形状联想、情境延展、元素替代、组合重构”四种手绘添画方法。创意实践:以手掌为原点,独立完成一幅主题明确、构图完整、富有想象力的添画作品。文化理解:体会“借物寓意”的东方智慧,能把创意迁移到日常物品装饰中。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属于岭南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聚焦 “创意联想” 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通过 “图形联想接龙”“云朵添画” 等趣味活动引入联想概念,明确联想的三种类型(形似、同类、关联);结合手掌添画、图像异构两个核心实践,系统讲解四种添画方法(形状联想、情境延展、元素替代、组合重构);最终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引导学生将创意联想与生活应用结合,落实 “从感知到实践,从实践到应用” 的教学逻辑。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基础的绘画技巧(勾线、上色)和观察能力,对 “联想” 有生活化认知(如看到云朵想到动物),但缺乏系统的联想方法与艺术化表达能力。优势在于思维活跃、乐于参与趣味活动,对 “手掌添画”“图像变形” 等实践兴趣浓厚;不足在于联想易局限于 “形似”,难以突破常规逻辑(如元素替代、情境延展),创作中易出现 “细节单薄”“主题模糊” 问题,需通过分层引导与示范突破。 教学重点 理解创意联想的三种类型(形似、同类、关联)及四种添画方法(形状联想、情境延展、元素替代、组合重构)。2. 掌握手掌添画的完整流程(勾画轮廓 — 添画细节 — 上色完成)或图像异构的核心技巧(夸张、拟人、元素替换)。 教学难点 突破常规思维,从 “形似联想” 拓展到 “情境延展”“元素替代” 等深层联想,让作品兼具创意与主题性。2. 平衡 “联想的开放性” 与 “画面的完整性”,避免添画细节与主体脱节。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分层指导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开展 “图形联想接龙” 游戏:展示简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提问:“看到这个圆形,你能联想到什么?请用‘圆形像 XX,因为 XX’的句式回答,我们一起接龙。” 2. 展示云朵图片,追问:“这些云朵的形状让你想到可爱的动物、美味的食物,还是其他事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创意联想添图画》,一起探索如何把这些‘想到的’变成画出来的创意作品。” 1. 参与接龙游戏,回答:“圆形像太阳,因为都是圆的;圆形像苹果,因为形状相似。”2. 观察云朵图片,分享联想:“左边的云朵像兔子,耳朵的形状很像;右边的像棉花糖,看起来软软的。” 1. 用游戏激活学生已有联想经验,降低抽象概念难度。 2. 以生活化的 “云朵联想” 切入,自然引出 “形状联想” 的核心,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讲解联想的核心知识: ①定义:“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看到手掌想到树叶(形似)、看到苹果想到香蕉(同类)、看到雨伞想到下雨(关联)。” ②类型:结合图片举例说明 “形似(形状相似)、同类(属性相近)、关联(功能 / 场景相关)” 三种联想类型。③创意:图形的创意,就是在现有素材中求得新概念、新表现、新手法,并将创造性思维视觉化的过程。 布置任务一:观察云朵的形状,展开联想,进行手绘添画。介绍四种添画方法,结合学生作品赏析: ①形状联想:“观察随机图形(如墨迹),联想成具体事物,补充细节(如把云朵添画成兔子)。” -②情境延展:“根据局部(如手掌),补充环境元素(如把手掌变成大树,添画小鸟、太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