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是小学生 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学生水平不一,也有学生还完全不识字,所以教师要范读儿歌,跟着老师一行一行一起读,最后自己读,让学生边看边读,把声音和文字初步对应起来,形成读“儿歌”的概念,激发其“读儿歌”的兴趣。 教材分析 《我是小学生》是“我上学了”单元的第二课。本课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打开小学生活的新篇章,使儿童在愉快地体验中完成角色转换,知道从现在起,要走向更有规律、更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 评价任务 能够有重点、有顺序的观察图画,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图画内容。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从朗读中能够感受到成为小学生的自豪和愉悦。 能够说出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对自己的小学生的身份有所认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 重难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体会成为小学生的自豪和愉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板块一 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歌曲导入。播放儿歌《上学歌》。 2.交流: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来学校上学。你是怎么来学校上学的呢?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预设:我是背着书包来的。早上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来送我上学,他们祝贺我成为小学生。 3.揭示课题。 引导:以前你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现在你是小学里的小学生啦!(板书课题:我是小学生)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儿歌导入,继而谈话,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自己亲历的事情,初步感受自己角色的变化。 板块二 观察插图,学习儿歌 1.观察插图。 (1)出示课本插图。 (2)引导观察:看,有一群小朋友向我们走来了!他们都是谁?他们去干什么呀?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3)学生交流。(提示: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孩子的动作和表情,感受小学生上学的快乐) 预设:原来,这些小朋友和我们一样,背上小书包,都是开开心心来上学的。你感受到他们的开心了吗? (4) 还有谁在替他们高兴呢?教师朗读《上学歌》。引导: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儿歌,一边听一边在图片上找出儿歌中说的事物。想一想在上学的路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示:上学的路上,太阳红红的,花儿笑眯眯的,小鸟陪着小朋友飞呀飞。他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开心的走向学校。 2.听儿歌,感受喜悦 (1)出示儿歌《上学歌》 是啊,我们成为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的来学习一首儿歌“上学歌”吧。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上学歌》 (2)听儿歌,了解儿歌内容 导语: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小朋友们去干什么呀?除了小朋友,儿歌还说到了谁? (3)口眼结合,朗读儿歌 ① 出示儿歌《上学歌》,引导孩子指读文字 要点:教师边指儿歌,边一行行的读,读到哪儿,小眼睛就看到哪儿。(重复2遍) ②学生练读,读给同桌听 ③全班展示,及时纠正表扬 哪些小朋友会读了?来读给我们全班小朋友听吧!大家一起眼看屏幕,耳听声音,看小朋友读的对不对。 ④全班齐读 小结:我们读儿歌,就要眼看一行,口读一行,每一行之间要停一停。这样读儿歌 就好听了呢。你学会了吗? 板块三 趣味游戏,熟悉学校和同学 1.认识学校。 (1)出示儿歌,标红“我去上学校”。提问:你上的是哪个学校? (2)出示学校图片:这就是我们要生活六年的小学。一起去看一看吧! 可以利用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标志性地点,如校门、操场、图书室、厕所等。(老师结合实际情况添加照片即可) 提问:你喜欢校园里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2.认识班级。 (1)引导:你们都知道自己是××小学的小学生,那你们知道自己是哪个班级的小学生吗?知道自己班级的总人数吗? (2)学生交流 (3)引导: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