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2121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一课时(共30张PPT)

日期:2025-10-0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860402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一,课时
  • cover
(课件网) 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 唯物辩证法(第3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 辩证唯物论(第2课) 文化 (第三单元)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 ———吸收外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 ———面向未来 《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4.1.1 认识与实践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认识的含义;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实践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知识梳理 一、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主体:人(而非动物) 性质:积极的(不是被动的) 思考:认识与意识有什么区别? 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意识属于唯物论,意识与物质对应;认识属于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对应。 关于对苹果的认识 材料一 2025年9月,长白实验中学高二的一名学生在生物实践课上,陆续观察到一种常见水果:其外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皮有红色、绿色等不同颜色,触感光滑且带有一定硬度,拿在手中能感受到轻微重量,咬下时会发出清脆声响,口感酸甜多汁。学生们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感官,初步记录下这种水果的外在特征。 通过观察得到的认识 是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 对事物的初级阶段的认识. 感性认识 随后,学生们借助生物实验室仪器进一步研究: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其果肉细胞结构,明确细胞壁、液泡等细胞器的分布;经成分检测,确定其含有果糖、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主要营养物质;查阅植物学资料,了解到它属于蔷薇科苹果属植物的果实,生长过程需经历开花、传粉、结果等阶段,且不同品种的苹果因生长环境、基因差异,在外形、口感上呈现不同特点,最终清晰掌握了这种水果的本质属性与生长规律。 是关于事物规律的认识 高级阶段的认识 理性认识 知识梳理 一、认识: 2.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知识梳理 一、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二者关系: (1)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发展、深化 依赖 初级阶段 高级阶段 知识梳理 二、实践: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①主体:人(人类特有) ②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③物质性活动:不是纯粹思维活动;直接现实性,观念变现实 知识梳理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 √ √ √ √ 2 4 7 8 9 10 13 这张照片拍摄于四川简阳60年代,农民担着脱粒的水稻回队,体现了当时农民们收获时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 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战士们为了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战,顽强拼搏,不怕牺牲,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以下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普若岗日冰原顶部海拔6100米处进行冰芯钻取实验的照片: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的照片,展示了航天地面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集体工作的场景 : 知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