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1 电荷 分值:50分 [1~5题,每题4分] 考点一 电荷量与元电荷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205.5倍的元电荷 C.元电荷就是一个电荷 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 2.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8 C D.4.0×10-17 C 考点二 三种起电方式 验电器 3.(多选)(2024·漳平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关于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子的转移 B.自然界中的电荷是守恒的 C.接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是因为创生了电荷 D.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创生 4.如图,在干燥、无风的环境中,将一段塑料绳撕成许多细条,用一只手提起这些塑料细条。另一只手快速重复捋塑料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下列关于细条散开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细条间的弹力使细条散开 B.重力减小使细条自然散开 C.摩擦起电使细条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散开 D.感应起电使细条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散开 5.某同学在研究静电感应时,用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三 电荷守恒定律 6.(8分)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金属导体分开后,A带上了-1.0×10-8 C的电荷。实验过程中,电子由 转移到 (以上两空均填“A”“B”或“C”);A、B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 个、 个。(已知e=1.60×10-19 C) [7题6分] 7.(多选)如图,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把C移近导体A,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8.(8分)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 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 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让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试求最终A、B、C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8分] 9.如图所示,在绝缘支架上的导体A和导体B按图中方式接触放置,原先A、B都不带电,且开关K1、K2均断开,现在将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放置在A左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闭合K1,则A左端不带电,B右端带负电 B.只闭合K2,接着移走带电小球C,最后将A、B分开,A带负电 C.K1、K2均闭合时,A、B两端均不带电 D.K1、K2均闭合时,A左端带负电,B右端不带电 答案精析 1.D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元,不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A、C错误;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必须是元电荷的整数倍,B错误;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D正确。] 2.A [任何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1.6×10-19 C的整数倍,则不可能是2.4×10-19 C,故选A。] 3.AB [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子的转移,选项A正确,C、D错误;自然界中的电荷是守恒的,选项B正确。] 4.C [塑料细条与手摩擦起电,塑料细条上带的是同种电荷,同种电荷间相互排斥,所以散开,故选C。] 5.B [当带正电的金属球靠近验电器上的小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属箔片上的自由电子上移,验电器上的小球带负电,金属箔片带正电,选项A错误;同理可知,当带负电的金属球靠近验电器上的小球时,小球带正电,金属箔片带负电,选项C、D错误,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