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79518

5.4 平衡条件的应用 课件 (4)

日期:2024-06-27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1059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平衡,条件,应用,课件
  • cover
课件14张PPT。第四节、平衡条件的应用复习目标主要知识常见方法相关链接复 习 目 标 一、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二、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三、会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会用一些特殊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一、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a = 0 , v 恒定且不为零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v = 0 , a = 0合外力为零即:∑F外=0三、平衡条件的推论:当物体处于平衡时,其中某个力 必定与余下两个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四、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在作用线共面的三个非平行力 作用下处于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 个力的作用线必须相交于一点(∑Fx =0 , ∑Fy=0)解决共点力平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基本步骤:确定研究对象   隔离对象   分析受力    画出受力图示   选定坐标系  建立平衡方程常见方法:1、用正交分解法解共点力平衡问题2、用隔离法与整体法解决平衡问题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与极值问题4、平衡问题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拉密原理和相似三角形法5、三力汇交原理的应用正交分解法解共点力平衡问 题例1、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 ,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    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若要使物体沿着墙    匀速运动,则外力的大小可以是:A、mg/sina B、mg/(cosa-usina) C、mg/(sina-ucosa) D、mg/(sina+cosa)变式训练:如图所示,把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 的斜面上,刚好向下滑动。现使其倾角为60°, 并对物体施加力F,a=30°。求保持物体不滑     动时F的取值范围(g=10m/s2)。解答平衡问题常用的物理方法-- 隔离法和整体法 例2、如图所示,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不等的小球悬挂起来,现对小球 a 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 并对小球 b 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 恒力,最后达到平衡,则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的处理  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是指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将要 发生变化的状态,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叫临界问题,解 决这类问题一定要注意“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的条件。  极值问题是指研究平衡问题中某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出 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3、如图所示,能承受最大拉力 为10N的细线OA与竖直方向成45° 角,能承受最大拉力为5N的细线OB 水平,细线OC能承受足够大的拉力, 为使OA、OB均不被拉断,OC下端所 悬挂物体的最大重力是多少?平衡问题中常用的数学方 法  1、拉密原理:如果在共点的3个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 状态,那么各力的大小分别与另外两个力夹角的正弦成正比。  2、相似三角形法:在具体问题中,当表示力的 大小的矢量三角形与其相应的结构三角形相似时, 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关系求解力的大小。三力汇交原理的应 用  物体在作用线共面的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 状态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相交于一点。(也可以是 只有三个作用点的多个力)例5:重力为G的均质杆一端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另一端系 在一条水平绳上,杆与水平面成 a 角,如图所示。已知水平 绳的张力大小为F,求地面对杆下端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相关链接之一:     求物理量的极值问题的常用方 法1、代数方法: ⑴、二次函数法:利用二次函数 y = ax2+bx+c 图像的 顶点坐标(x = -b/2a , y max= (4ac-b2)/4a))求极值;  ⑵、判别式法: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其判别式 为△=b 2 – 4ac ,△≧0时有实根,取等号时有极值;  ⑷、配方法:将原式通过变形把某项配成完全平方式, 再分析,判断求极值。2、三角形函数法:相关链接之一:     求物理量的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  在解决某些极值问题时,经常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 在方程中,如果含有 y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