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5245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607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三上
  • cover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知识的传播愈发便捷,同时也充斥着谣言和谬误。受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人们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无知。于是,与传统知识论主要关注知识的本质、来源与可能性问题不同,当代知识论对无知的本质和价值展开了研究,并且与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其他学科一起构成了跨学科的无知研究。对无知的研究属于时代的需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时代挑战。 什么是无知?无知就是缺乏知识,有两个理由可以支持该观点。首先,从平常的语言用法中可以发现,无知被理解为知识的反面。在汉语里面,无知的意思是没有知识。其次,这种定义方法具有理论的统一性,可以让我们借助对知识的分析勾勒出不同种类的无知。在当代知识论中,我们一般区分命题性知识(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对象性知识(如上海这座城市)和程序性知识(如如何驾驶汽车)。与之相对,我们可以勾勒出命题性无知、对象性无知和程序性无知。命题性无知是缺乏对于命题真值的知识,对象性无知则是缺乏对于某个对象的亲知,程序性无知则是不知道如何完成某项任务。 无知这一状态既可以是被动的,又可以是主动的。就被动状态的无知来说,一个人未采取任何行动就可能落入无知之中,比如我们说“人生而无知”。主动无知则不同,这类无知一定涉及认知主体采取的积极行动,恰是由于这些行动造成了相应的无知。 谈起无知,人们常会联想到不好的意蕴,似乎说“某人对某事无知”“某人无知”都藏着一种批评或一种责备,是一种不好的判断。学界的研究表明,这一判断有以偏概全之嫌。诚然,很多无知是不好的,负面的无知在新闻报道中俯拾即是。往飞机引擎中扔硬币求平安的乘客,拆除承重墙进行装修的住户,让孩子吃高价保健品导致孩子早熟的家长,缺乏基本常识、被称为“文盲”的演员……这些“无知”的形象为个人、家庭或社会带来不可忽视的伤害,是我们力求改变的无知。 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忽视好的无知。好的无知是指为了实现某些具有正面价值的目的而有意保持的无知。比如为了尊重别人的隐私,我们不翻看别人的手机或日记;为了实现选拔或投票的公平,我们实行必要的匿名制度;为了保护人的尊严和生命健康,对婴儿的基因编辑技术的探究受到限制。一个优秀的研究者不能迷失在自由的海洋中,他既应珍惜有限的求知生涯,挑选有价值的真理展开研究,又应在认知的过程中综合考虑认知层面、伦理层面及实用层面的因素,在自由的研究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说,一个杰出的研究者不仅会选择知道某些东西,更会放弃研究某些东西,主动处于无知中。 (摘编自王聚《重视无知的价值》) 材料二: 我们谈论科学知识的时候,经常会提一个比喻: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知道的越多,未知的领域就越多。其实,“未知”并不完全等于“无知”,我们有必要结合“已知”对“未知”进行一个细分。首先,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东西属于已知的已知,即我知道我知道。另外,一些未知领域也是我们知道的,需要继续探索,这是已知的未知———我知道我不知道。当然,还有一些是未知的已知,比如有很多科学知识,可能在有些领域已经发现了某个知识,但其他领域的人不知道。比如,美国情报学家唐·斯旺森通过医学搜索引擎发现,偏头痛可能与镁元素的缺乏相关。虽然科学发现在不断构建着知识的星空,但在找到新的线索之前,这些相关研究都是零星散布的。正因是信息情报学家而非生命科学家找到了线索,这就找到了所谓未知的已知———我不知道我知道,开拓了一条知识的新路。 最后就是所谓“未知的未知”———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这是更奇特的东西。所谓未知的未知,从人的角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