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素能测评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 A. 碘和酒精 B. 酒精和水 C. 蔗糖和水 D. 面粉和水 2. 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 ) A. 这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 水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不断变化 C. 水分子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D. 水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食盐溶液 B. 橙汁饮料 C. 洁净的空气 D. 蒸馏水 4.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B.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氧化汞氧气+汞 D. 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 5. 如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甲烧杯中放入某物质X后,发现乙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D. 冰块 6. 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A. 加入一定量的水 B. 恒温蒸发部分水 C. 升温到60℃ D.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7. 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因此必然出现交叉关系。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B. 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 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8. 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B. N点表示该溶液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C. t℃时,25g该物质加入80g的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D. 将N点表示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再加入20g该溶质 9. 用8g固体粉末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对于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 A. 溶液Ⅰ一定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B. 溶液Ⅱ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剩余的2g固体一定是纯净物 D. 原固体是纯净物 10. 已知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把20gNaCl固体加入该温度下的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是 ( ) A. 36% B. 40% C. 28.6% D. 26.5% 二、 填空、简答题(共18分) 11. (8分)从微观视角看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 人们在室外喷洒消毒液,一会儿室内也闻到了消毒液的气味,这种现象表明 ;天气越热,消毒液的气味弥漫得越快,这说明 。 (2) 小齐在家做糖块在水中溶解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请用分子的观点进行解释: ① 小齐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证明了 。 ② 糖水中含有的微观粒子有 ,所以糖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 A、B、C、D表示四种物质,A和B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如图乙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 该反应共涉及 种化合物。 ②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12. (5分)直饮水机是目前很多学校选择的饮用水供水方式,其工作流程如图甲所示。 (1) ①中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该性质属于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2) 超滤膜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填操作名称),天然水净化时进行该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 。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填字母)。 (3) 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 13. (5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学习“溶液的形成”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