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796851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104254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12课
,
大一统
,
王朝
,
巩固
,
课件
,
-2025-2026
(
课件网
)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统一王朝的巩固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过程。(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通过学习汉武帝在经济、军事方面的巩固措施,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家国情怀) 学习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理解“大一统”。 新课导入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他就是汉武帝。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没有水旱灾害的年份,百姓家给人足,国家府库钱财充足。京师积累的铜钱很多,因年久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这些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 自主学习 深度学习 1.大一统的含义 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背后有什么“相同”之处? 3.卫青和霍去病身上有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汉武帝削弱地方势力的背景、措施及影响? 2.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当时经济的问题及影响? 3.尊崇儒术的背景、措施及影响? 4.北击匈奴的背景、事件及结果?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汉书·王吉传》 名词解释:”大一统” “大一统”不是地域上的“大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一、削弱地方势力 背景 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相关史事】西汉建立后,汉高祖继续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这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 【相关史事】汉景帝接受晁错建议,下令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公元前154年,吴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朝廷出兵平叛,经过数月的战争,叛乱被平定。景帝借机收回诸侯王的部分权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一、削弱地方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 主父偃 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削弱地方诸侯势力措施 ①颁布“推恩令” 目的 建议者 内容 结果 酎金夺爵 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 译文:九月诸侯朝见,尝酎(zhòu)献酎金时,命少府检查酎金的成色和分量,列侯由于酎金分量不足被削夺侯位的有一百多人。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 一、削弱地方势力 ②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削弱地方诸侯势力措施 一、削弱地方势力 ①将地方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削弱地方豪强侯势力措施 ②建立刺史制度 相关史事: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知识拓展】 汉武帝确立察举制 汉文帝时,开始采用由各地推荐人才的方法,但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汉武帝在位时期,将这种新的选官方法定为制度,这就是“察举制”。察举制是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有时汉武帝还亲自出题考察,如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而被任用的。通过察举制,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 ③形成察举制,选拔优秀人才 一、削弱地方势力 削弱地方豪强势力措施 诸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课件)(共24张PPT+视频)—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共24页)(2025-09-18)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