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7201

15 朱德的扁担 教案

日期:2025-09-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297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朱德,扁担,教案
  • cover
15 朱德的扁担 教材第69~71页 1.会认“朱、德”等生字,会写“同、志”等字,理解“同志、红军”等词语。 2.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出重音。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 懂得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师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扁担图片。 【学生准备】 搜集朱德的相关资料,初步认识朱德。 【教学方法】 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朱德同志的精神。 【学习方法】 学习读好长句,通过阅读故事提炼要点,圈画关键词语,了解故事背景后解疑释难,学讲故事。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出示朱德的扁担的图片) 师: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呢。为什么呢?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师简介:朱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 那么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各自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 2.指四名学生,每名学生朗读一个自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从词要连续读、词组与词组之间要停顿的角度对朗读停顿进行指导。 3.通过先读短语,再读长句的方法指导学生对长句进行朗读。 句子: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1)出示该长句中的短语“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指生朗读。 (2)引导学生思考“红军要巩固的是什么”“粉碎谁的围攻”“储备一点粮食够吗”,从而明确这三个短语中需要重读的词语分别为“根据地”“敌人”“足够”。 (3)教师调动学生之前的朗读经验,明确朗读停顿的注意事项———词要连续读,词组与词组之间要停顿。 4.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运用朗读重音和停顿的方法,轮流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朱德为什么会在扁担上写这五个字呢? 出示:红军会师以后,朱德同志用扁担(挑粮食),战士们都(心疼)他,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指导书写 重点字: 军: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车”。 非:横画和竖画分别平行,左右对称,横画间距均匀;左右两竖不要离得太开。 戴:“土”下横宜长;“田”中竖正对上竖;左边上下各部分中心对齐,排布紧凑。斜钩弯转自然,撇和点位置恰当。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复习:出示本课中的重要字词,学生进行认读,教师适时指导。 指名学生对下列词语和短语进行认读,并试着用它们说说课文内容。 朱德 挑粮 战士 心疼 藏起来 扁担 写上 敬爱 2.导入:那么,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坚持跟大家一起去挑粮呢?让我们从第1自然段中看看能否找到原因。 探究新知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导学生朗读,相机讲解“会师”,并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地势险要。1927年,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会师”在这里指的就是朱德率领的队伍与毛泽东率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壮大革命的队伍。 (2)引导学生思考: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从中可以明白什么? ①敌人和红军离得很近。 ②敌人就在旁边,红军行动很危险。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从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