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7731

【同步解读】1.2声与听觉 -2025-202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学案 含解析)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1次 大小:88211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解析,学案,科学,上册,八年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1.2声与听觉 认识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传播。 了解人耳的主要结构和听觉形成过程。 知道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声音的特性,增强保护听力的意识。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1.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如击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往盛水的盆中倒水时,可以听到水振动发出的声音;吹笛子时,空气在笛子内振动发出声音。 【能力拓展】有些发声物体的振动不明显,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比如扬声器在发声时的振动。为了证明扬声器发声时是在振动的,我们可以把一些小塑料泡沫颗粒放到扬声器上面的纸盆里,打开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我们会看到塑料泡沫颗粒随着音乐上下跳动,这时可以证明扬声器发声时也在振动。这种证明发声体在振动的方法被称为“转换法”或“放大法”。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例如,对着高山喊话,停止喊话后,声带不再振动,但是几秒钟后,我们仍能听到回声。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探究活动1: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 过程 现象 结论 一个同学轻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堵住另一只耳朵 能听到敲敲击声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玻璃鱼缸中盛有水,水中有金鱼,用细棍轻敲鱼缸上沿 金鱼立即受惊游动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探究活动2: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①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此时你能听到电铃声吗 ②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 ③再让空气逐渐进人玻璃罩内,你听到的电铃声又怎样变化 探究分析:刚开始能听到玻璃罩内的电铃声,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出,听到的电铃声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人玻璃罩内,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 推理: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 就完全听不到电铃声了。 2.归纳总结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能力拓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我们不可能把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成真空,但我们可以通过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这一现象推理得出:如果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则声音也就不能传播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或推理法)。 ①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出声音,也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②空气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真空不能传声。 ③一般而言,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声效果最差。 知识点三 声波 1.声音的传播方式: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变疏。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2.声速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 3.影响声速的因素 (1)介质种类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例如: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下,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为水管传来的,第二次为水传来的,第三次为空气传来的。 (2)温度 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温每升高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