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9598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学习任务单-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9次 大小:1814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学习任务单? 【学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精准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如 2025 年 “昆曲数字剧场” 用全息投影还原经典剧目,保留唱腔与故事内核)与 “创新性发展”(如某品牌推出 “汉服智能温控系列”,融入传统纹样与现代科技)的内涵及差异,结合 2025 年 “非遗创新大赛” 获奖作品,梳理转化与发展的具体路径。能系统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含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通过 2025 年 “中国援外医疗队非洲抗疫”“珠峰科考队突破高海拔技术难题” 等案例,明确各精神内涵的当代实践场景。能深刻把握二者内在联系,从 2025 年 “红色文化 + 传统家训” 教育基地(如西柏坡景区结合《朱子家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中,理解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文化的灵魂这一核心逻辑。? 2.能力目标:具备运用 “转化与发展” 理论分析 2025 年文化现象的能力,例如评价 “国风说唱《赤壁赋》”(用现代节奏演绎古典文学)是否实现文化内涵的有效传递,撰写 200 字分析报告。能够从时政热点中提炼民族精神元素,如从 2025 年 “大国工匠”(高铁焊接技师王某改进 10 项工艺)事迹中,归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精神体现。学会设计 “文化 + 精神” 融合实践方案,参考 2025 年社区 “端午包粽子 + 爱国诗词朗诵” 活动模式,策划校园文化节项目(如 “中秋非遗手作 + 家国主题演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 2025 年 “中华民族精神主题展”(线上参观人次超 3000 万)的沉浸式学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树立 “传承中创新” 的文化责任意识,主动参与 2025 年 “非遗进校园” 活动(如学习国家级非遗 “客家竹编”)。坚定文化自信,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关注 2025 年 “中国文化年” 在巴黎举办的 “敦煌艺术展”,感受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二、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区分:明确 “创造性转化” 侧重 “形式适配”(如 2025 年 “传统说书 + 短视频”,用 1 分钟片段演绎《三国演义》片段,保留故事内核),“创新性发展” 侧重 “内涵拓展”(如 “二十四节气 AI 科普平台”,结合气象数据解读节气智慧,赋予传统知识现代价值)。结合 2025 年文旅部发布的 “文化创新案例集”,掌握二者判断标准,避免混淆。? 2.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具象化:以 2025 年典型案例为依托,理解各精神内涵的现实体现:爱国主义对应 “国庆阅兵科技方阵展示国产芯片”;团结统一对应 “两岸青年共同参与福建土楼非遗创作”;爱好和平对应 “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捐赠 1000 台新能源设备”;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对应 “‘深海一号’科考团队突破深海资源勘探技术”。? 3.二者协同弘扬的意义:从个人、国家、民族三个维度,结合 2025 年数据阐释意义:个人层面,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青少年,责任感评分提升 23%(来源:2025 年青少年素养报告);国家层面,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5.8%,传统文化赋能经济;民族层面,2025 年抗洪救灾中,“众志成城” 精神凝聚全国救援力量。? (二)难点? 1.文化创新的 “度” 的把握:避免 “过度商业化”(如某非遗剪纸沦为廉价旅游纪念品,丢失技艺精髓)或 “脱离本质”(如某 “国风游戏” 仅用传统元素包装,内容与传统文化无关)。结合 2025 年 “文化创新评价标准”(文化内涵保留度、时代价值、社会影响三维度),分析 “元宇宙故宫”(还原历史场景 + 互动教育)如何平衡创新与传承。?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理解二者不是割裂的,如 2025 年 “科技攻关团队” 既秉持 “自强不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