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800066
3-1《河流与湖泊》表格式教案 2025-2026学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335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河流与湖泊
,
格式
,
教案
,
2025-2026
,
学年
,
苏教版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地球上的水体》单元 1.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地球上的水体》 课题 河流与湖泊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 2水循环 3~4年级 ③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 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能准确识别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说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河流具有流动性,湖泊、池塘相对静止,水库为人工建造); 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与地形(河道、低洼地)、水源(降水、融水等)密切相关; 知道溪水、雨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是河流与湖泊的重要水源,了解水库、大运河等人工水体在蓄水、航运等方面的作用。 科学思维 能通过观察图片,对比分析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不同特征,培养对比归纳能力; 能通过模型建构活动,推理出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发展逻辑推理与模型思维能力; 能结合拓展知识,分析不同水源对河流与湖泊的补给作用,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 能参与“制作河流与湖泊模型”的活动,规范操作(用太空沙塑造地形、用喷壶模拟降水等),细致观察并描述“河流”与“湖泊”的形成过程; 能根据模型现象,解释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 能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自己对身边河流、湖泊的认识与了解。 态度责任 对探究河流与湖泊的形成保持浓厚兴趣,在模型建构与观察中表现出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与同学合作完成模型制作与探究,主动交流分享观察结果与想法,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体会到河流、湖泊等水体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水体、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识别河流、湖泊等水体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通过模型建构活动,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基于模型建构的现象,推理并解释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 教学 准备 实验材料 每组:太空沙(足量)、长方形塑料盆(1个)、喷壶(1个,内装水)、小树苗模型(若干,可选)。 多媒体资源 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的实景图片与短视频(各2-3段,每段1-2分钟); 河流与湖泊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视频(3-5分钟); 溪水、雨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的实景图片与短视频; 水库功能(蓄水、发电、灌溉)、大运河航运的短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河流与湖泊。 一、情境导入:识别地表水体(8分钟) 1.展示图片,引发观察:教师依次展示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的实景图片(或播放短视频),每展示一张,停留30秒,引导学生观察:“仔细看看这是什么水体?它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初步识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每张图片的判断及依据。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捕捉典型想法(如“第一张图里的水是流动的,像河流”“第三张图里的水在一个小坑里,是池塘”)。 3.全班分享,总结差异:请2-3组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不同水体的主要差异: o河流:水体呈长条状,具有明显的流动性,蜿蜒穿过陆地; o湖泊:水体面积较大,相对静止,周围多有陆地环绕; o池塘:水体面积较小,相对静止,常见于公园、乡村等场景; o水库:人工建造的湖泊,有大坝等人工建筑,用于蓄水等目的。 4.引出课题:“同学们对这些水体有了初步的认识,那河流和湖泊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科学试卷(有答案)(2025-11-15)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2025-11-16)
【教学评一体化】青岛版(六三制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季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5-11-16)
2025-2026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冀人版(2024)(2025-11-15)
新冀教版小学科学2上 教学计划进度表(2025-11-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