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0128

第一章 声现象(专题训练)(含答案)-苏科版(2024)

日期:2025-10-1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37449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章,现象,专题,训练,答案,苏科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声现象(专题训练) 目录 A题型建模 专项突破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00457827" 题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常考点) 1 B综合攻坚 能力跃升 题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22-23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 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如下的实验或事例与“玻璃杯震碎”的主要研究目的相同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叉股接触水面,能在水面处溅起水花 B.利用汽车倒车雷达探测障碍物到车的距离 C.正在放音乐的喇叭前方蜡烛的火焰会摇摆 D.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2.(2024·安徽合肥·一模)口弦琴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古乐器,素有人类音乐“活化石”的美誉。图中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呈窄条状,中间有细薄弦片,其主要靠 振动产生声音。 3.(22-23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1)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时候,用另一部手机拨打放在玻璃瓶内的手机,我们看到玻璃瓶内的手机的出现的现象是:来电显示灯亮,铃也响。用抽气机逐渐抽取罩内空气过程中,实验出现的现象是: 。实验中虽然无法达到绝对真空,但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 得出:真空 的结论。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4.(21-22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如图(a)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伴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时,小明听到了声音,此时声音是通过 传入小明的耳中的。小明又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如图(b)所示,当同伴再次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时,小明听到衣架发出的声音变 (“大”、“小”、“不变”)了,说明 。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题型二、声速的计算 5.(22-23八年级上·江苏常州·阶段练习)国庆节期间,小明随父母去爬山,一座高山,走了好久还走不到,大约还有多远呢?小明想到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听一下回声,用手机上的秒表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5s,那么他到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 A.510m B.255m C.340m D.1020m 6.(24-25八年级上·河南三门峡·期中)在屋子里说话比在室外感觉响亮的原因是 ,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 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7.(2024·河南南阳·二模)在停车场,小明注意到当车辆倒车入位靠近墙壁时,倒车雷达会发出“———嘀”的蜂鸣声,同时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汽车与墙壁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倒车雷达显示的信息,此时探头从发出声波到接到回波所用的时间是 s,同时说明声能传递 。(声速 ) 题型三、声音的响度、音调与音色及其辨析 8.(13-14八年级上·辽宁朝阳·期中)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9.(11-12八年级上·河北邢台·期中)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10.(2018·广东·中考真题)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11.(20-21八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将甲、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