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5275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3.1 碳排放与国际减碳合作 课件20张

日期:2025-11-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75186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件,合作,减碳,国际,排放,教版
  • cover
(课件网)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以泥炭开发为例 植物体死亡后,经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作用而分解。在潮湿或地表积水的环境中,由于氧的缺乏,好氧微生物数量减少,使死亡植物体的分解缓慢,形成有机物的积累现象。这些积累的有机物被称为泥炭,也称草碳或泥煤。泥炭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即煤的初始状态。积累泥炭的土地被称为泥炭沼泽或泥炭地。自然状态下,泥炭地有机物生产和贮存远大于分解。 大气中的CO2 植物 泥炭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堆积转化 分解、燃烧 问:(1)结合生物学和化学知识,说一说泥炭中碳元素在大气、生物和泥炭中的形成与转化。 碳来碳往 问:(2) 自然界中的碳元素除了在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转移和交换,还涉及哪个圈层?尝试画出碳元素在自然界转移和交换的示意简图。 碳来碳往 碳来碳往 大气圈 生物圈 呼吸作用、分解 光合作用 岩石圈 水圈 有机沉积 (煤、石油等) 无机沉积 溶解 释放 火山喷发 化石燃料燃烧 碳循环: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碳元素 碳来碳往 碳循环: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泥炭不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存储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物质,避免里面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去。泥炭地面积仅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3%,却承担了35%的碳储量,相当于储存了400-600亿吨碳,泥炭单位面积的碳储量是森林的3倍。是地球上重要的“碳汇”。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问:(1)从自然界的碳循环可知,自然界的碳汇有哪些? 碳汇碳源 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土壤碳汇、海洋碳汇等 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问:(2)从自然界的碳循环可知,自然界的碳源有哪些? 碳汇碳源 火山爆发、化石燃料燃烧、生物分解等 碳汇碳源 材料:我国三江平原遍布曾经泥炭沼泽。目前泥炭沼泽被大规模开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泥炭应用广泛,可为种植业和园艺业的发展提供天然肥料,可作为化工原料的添加剂;也可修建排水沟排干水分后开挖,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从而造成泥炭被大量开采。泥炭地由于有机质含量高,常被排干水后进行农业生产。在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碳汇能力有减弱趋势,可能转变为碳源。 问:(3)从碳循环的角度,解释目前泥炭地由“碳汇”向“碳源”转化的原因。(4分) 泥炭地的开发利用导致泥炭分解作用增强; 泥炭地水分排干后,植物减少,固碳能力减弱; 泥炭作为燃料被燃烧,释放CO2气体; 沼泽地变干引起火灾风险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泥炭分解加快。 温室效应 泥炭是地球上重要的碳汇,由于人类对泥炭的开发利用,导致泥炭由“碳汇”转变为“碳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大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问:(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解释泥炭破坏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3分)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入地面,地面增温,释放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平均温度升高。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过去80万年二氧化碳含量与气温距平值关系图 气温与二氧化碳含量呈正相关 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氟利昂、甲烷 、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等30多种气体。 气候变暖 1850-2013年全球年平均温度的距平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气候变暖 问:(2)据图,说一说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导致热浪、干旱、洪涝、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改变水热时空分布,影响生产生活。 ②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