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6140

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课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514913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理,人教,必修,选择性,高中,2019
    (课件网)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随不同季节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材 料】 【思考题】 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是中华儿女的心愿与期盼。一年中的大部分日子,国旗升起的时刻就是天安门广场的日出时则。下表为天安门广场不同日期的升旗时刻。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升旗时刻(北京时间) 6时17分 4时46分 6时02分 7时32分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综合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原因。 地理实践力:观察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方位等现象与四季变化的关系;观察楼间距,太阳能集热板朝向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区域认识:知道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新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描述。 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晨昏线 昼弧 夜弧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不等长。 如果昼弧比夜弧长,则白昼长、黑夜短;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 1、昼长和夜长的判读 2、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弧大于夜弧,昼长大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南半球则反之。 3、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到处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3、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12时。 1、 昼夜长短空间变化———看“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右图所示:此图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线上昼弧均大于夜弧,故北半球各地均是昼长夜短,而南半球则是昼短夜长 N S 夜弧 昼弧 2、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规律总结) 3、昼夜长短的变化(空间规律总结) 昼长于夜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地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昼渐长则极昼范围渐大;昼最长则极昼范围最大(整个极圈);昼渐短则极昼范围渐小。 昼短于夜的半球,纬度越高夜越长,极地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夜渐长则极夜范围渐大;夜最长则极夜范围最大(整个极圈);夜渐短则极夜范围渐小。 案例: 请分析2022年寒假(1月21日-2月14日)及暑假(7月15日-9月1日)期间,菏泽的昼夜情况及变化趋势? 菏泽属于北半球,寒假(1月21日-2月14日)期间,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的时期,是北半球所有各地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的时期,因此,菏泽的昼夜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菏泽属于北半球,暑假(7月15日-9月1日)期间,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的时期,是北半球所有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因此,菏泽的昼夜情况及变化趋势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