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认识图形 第3课时 认识直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例题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能直观认识直角,借助三角板判断直角、区分锐角和钝角,会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建立三种角的表象。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动手实践能力,学会用数学工具(三角板)解决问题,发展几何直观。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难点:能准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 师:这些图中有角吗?找一找。 学生上台指角,教师利用课件配合呈现: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1:都是直直的。 预设2:边都是直直的,平平的。 师:像这样的角我们称为直角。为了把直角和其他角区分开来,我们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直角。 师:那直角有没有顶点和边?谁上来指一指? 学生上台指一指,教师利用课件配合呈现: 师:观察手中的三角板,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每个三角板都有1个直角。 预设2:有些三角板的中间也可以找到1个直角。 师: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2.会辨认直角,借助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 【课件出示】 师:看一看,说一说,这些角中哪些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举手汇报: 预设1:我一眼就看出来∠1是直角。 预设2:∠4有点儿像直角。 预设3:我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发现∠1和∠4都是直角。 师:这位同学说他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的,你们知道怎么操作吗? 预设:用重叠的方法。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与要判断的那个角的顶点对齐,把其中一条边也对齐,然后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如果另一条边刚好和直角的另一条边重合,那这个角就是直角。 师:请大家用这个方法来比一比,说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预设:∠1和∠4都是直角。∠2比直角大,∠3比直角小。 师:像∠2这样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像∠3这样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3.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你能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各一个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动手操作。 师:说一说你是如何画这些角的? 学生举手上台展示、汇报。 预设:我先在点子图上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着画出一个直角,再根据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画出了锐角和钝角。 (这里只要学生方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师:你们身边哪些物品上有直角、锐角或钝角呢?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借助三角板找教室里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练一练 1.完成教材第54页第1~ 3题。 2.下图中有几个锐角,几个钝角,几个直角?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直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生活场景图片,先抽象出角,再单独留下直角,让学生直观感受直角是什么样子的,在头脑中初步形成直角的表象;接着,让学生观察手中的三角板,在摸一摸、比一比中,发现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在对直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引导学生借助直角去认识锐角和钝角,并在一系列操作活动中感知它们的区别。总体而言,这节课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感知,但是由于在用三角板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太会操作,教师又没有及时关注到,导致这些学生经历不充分,理解不够,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要做好充足的预设和准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