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7495

【人教新版】八上第二章 跨学科主题学习 《探究“束水攻沙”原理》教学课件20张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615925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新版,第二章,跨学科,主题,学习
    (课件网) 探究“束水攻沙”原理 跨学科主题学习 明代的潘季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黄河治理专家,他提出的以“束水攻沙”为核心的治河方略,在治理黄河泥沙淤积、河道决口、洪水泛滥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束水攻沙”对后世的黄河治理措施影响巨大,我国现代黄河治理仍以其为重要借鉴。 数学 语文 地理 活动流程 计算河流的横截面面积 探寻河流过水横截面面积与流速的关系 探究黄河“束水攻沙”的原理 探寻不同河段的河流过水横截面面积与河宽、水深的关系 任务一:计算河流的横截面面积 过水横截面是指某一时刻河流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区域,也称为过水断面。 河流的过水横截面近似倒梯形。假设一条河流某处的河底宽度(a)为60米,河水深度(h)为3米时,河面宽度(b)为100米(图1)。 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河流在该处的过水 横截面面积(S),写出计算过程。 梯形面积公式: 示梯形面积的高。 过水横截面面积: S = (a + b)h ÷ 2 S = (a + b)h ÷ 2 = (60 + 100) ×3 ÷ 2 = 240 m2 假设图2中甲、乙、丙、丁各河段河底宽度均为河面宽度的1/2,利用河流过水横截面面积计算公式,完成表1。 任务二:探寻不同河段的河流过水横截面面积与河宽、水深的关系 河段 河面宽度/m 河底宽度/m 水深/m 过水横截面面积/m2 甲 600 300 1 450 乙 400 200 1 300 丙 100 50 2 150 丁 120 60 2 180 300 450 400 1 50 2 120 180 S = (a + b)h ÷ 2 任务三:探寻河流过水横截面面积与流速的关系 ① 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横截面的水量(m /s)。 公式:Q=S×V(注:S为河流过水横截面面积,V为流速) 概念辨析 ② 水位(h):河流表面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单位:米)。 ③ 流速(v):水流的速度(单位:m/s),通常用流速仪测量。 河道雷达测速仪 流量(Q)是河流过水横截面面积(S)与流速(v)的乘积。可以借用下面的例子理解河流流量的计算方法。如图3,在AB位置垂直河流做一个横截面,假设河水通过AB位置横截面的平均流速为2米/秒,可以从AB位置向下游2米处的CD位置再截取一个横截面。假设河流两岸平行、河底宽度不变,AB至CD间的水量在数值上等于以AB过水横截面为底,高为2米的棱柱体积。该体积就是通过AB横截面的流量值。 (1)根据以上描述,列出流量的计算公式。结合任务一的计算结果,计算此时河流经过该横截面的流量。 流量计算公式:Q = S × v。 任务一河流经过该横截面的流量:Q = S × v = 240 × 2 = 480 m /s。 (2)在相同流量下,由于河流在不同河段的过水横截面面积不同,河流的流速也存在差异。假设流量保持在900 m /秒不变,根据表1中计算的甲、乙、丙、丁四地的过水横截面面积,试计算甲、乙、丙、丁四处的河流流速,并绘制河流过水横截面面积—流速关系图(图4)。 根据公式v = Q÷S(Q为流量,S为过水横截面面积),已知流量Q = 900 m /s不变。则: 甲处:S甲 = 450 m ,v甲 = 900 ÷ 450 = 2 m/s 乙处:S乙 = 300 m ,v乙 = 900 ÷ 300 = 3 m/s 丙处:S丙 = 150 m ,v乙 = 900 ÷ 150 = 6 m/s 丁处:S丁 = 180 m ,v乙 = 900 ÷ 180 = 5 m/s (3)根据图4绘制的曲线,描述河流流速与河流过水横截面面积之间的关系。 河流流速与河流过水横截面面积之间是反比例关系,即过水横截面面积越小,河流流速越快。 潘季驯“束水攻沙”方略的核心思想是:“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尺寸之水皆由沙面,止见其高。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沙刷则河深,寻丈之水皆由河底,止见其卑。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河底。一定之理,必然之势,此合之所以愈于分也。” 任务四:探究黄河“束水攻沙”的原理 (1)请用现代汉语描述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方略。 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