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8795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24 第六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课件-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26609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治理,社会,制度,国家,选必
  • cover
(课件网)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小结与测评 思维导图 用联系的观点记牢历史 专题整合 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 主题一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的演变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的演变大体分为初始起源、初具规模、制度完备、继续发展、组织完备、略有松弛等几个时期。 [深度思考] 1.初始起源:_____ 2.初具规模:_____ 3.制度完备:_____ 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 外,还有宗室籍、宦籍、市籍等;秦汉时期,建立什伍组织,互相监督。 从汉朝到唐朝,政府高官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政府定期核查人口;户籍记载内容丰富,管理严格;实行邻保制度,彼此之间互相监督。 4.继续发展:_____ 5.组织完备:_____ 6.略有松弛:_____ 宋朝户籍分为主户、客户,分别进行治理;王安石推行保甲制度,加强基层控制。 明朝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并制作“黄册”,设立里甲组织;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强化监督举报。 清代户籍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维护社会稳定。 主题二 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可从背景、推动、历程、实质、方式、发展、影响方面进行认识。 [深度思考] 1.背景:_____ 2.推动:_____ 3.历程:_____ 基层治理与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体现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各国人民、政府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在实现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4.实质:_____ 5.方式:_____ 6.发展:_____ 7.影响:_____ 基层治理以基层自治为主要特点,自主权逐渐扩大。 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社区逐渐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制化、市场化等方向发展。 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总分:100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4分) 一、选择题 1.(2024·天津卷·T1)周人认为,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敛怨以为德”,为上天所弃;为此,周奉行“惟德是依”“敬天保民”。这主要体现了周人(  ) A.能够借鉴历史经验    B.推崇神权至上思想 C.沿袭前朝价值观念 D.坚持礼法并重传统 滚动综合测评(四) (第一~六单元)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根据材料可知,周人从商朝的灭亡中汲取了教训,提出了“惟德是依”“敬天保民”,充分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的“殷鉴”意识,即反思历史、重新认识天命的思想,A项正确;神权至上思想盛行于夏商时期,周朝在宗法制的基础上以礼治国,神权思想有所弱化,排除B项;商朝统治者推崇神权至上,同时“敛怨以为德”,周朝则推崇礼制,提倡“敬天保民”,两个朝代的价值观念有一定变化,与“沿袭”的含义不符,排除C项;礼法并重、隆礼重法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主要思想,强调礼和法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这一记载体现了(  ) A.汉朝与匈奴长期通好 B.匈奴阻断了西域通道 C.掳掠使匈奴逐渐壮大 D.汉匈经济的相互依赖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根据题干“匈奴贪,尚乐关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