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节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第1课时 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 1.知道金属键的特点,能利用金属键、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2.借助离子晶体模型认识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能利用离子键的有关理论解释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3.通过对离子晶体模型的认识,理解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预测其性质。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知识点1 1.金属键 (1)概念: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 和 。 (3)成键条件: 或 。 (4)成键本质。 电子气理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 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共用,从而把 维系在一起,形成像共价晶体一样的“巨分子”。 金属阳离子 自由电子 金属单质 合金 价电子 所有的金属原子 方向 (5)特征。 晶体中存在所有金属阳离子与所有自由电子之间“弥漫”的电性作用,故金属键没有 性和 性。 (6)影响因素。 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一般而言,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 ②金属原子价电子数:一般而言,金属元素的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 饱和 2.金属晶体 (1)概念:通过金属阳离子与 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单质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2)结构:好像很多硬球一层一层很紧密地堆积,每一个金属原子的周围有较多相同的原子围绕着。 自由电子 (3)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相对滑动 不变 电子气 定向移动 降低 碰撞 [深度思考] 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比较: 自由电子 项目 运动的粒子 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温度的影响 金属导电 升温,导电性 电解质溶液导电 升温,导电性 物理变化 减弱 阴、阳离子 化学变化 增强 3.金属晶体熔点的变化规律 下表给出了部分金属的相关数据: 金属 Na Mg Al Cr 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 3s1 3s2 3s23p1 3d54s1 原子半径/pm 186 160 143.1 124.9 熔点/℃ 97.72 651 660 1 907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就越高,一般存在以下规律: (1)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单质,从左到右(如Na、Mg、Al)熔、沸点逐渐 。 (2)同主族金属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如碱金属)熔、沸点逐渐 。 (3)合金的熔、沸点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沸点 。 (4)金属晶体熔点差别很大,如汞常温下为液体,熔点很低(-38.9 ℃),而金属铁熔点很高(1 535 ℃)。 升高 降低 低 1.判断正误。 (1)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则一定含有阴离子。( ) (2)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金属中的电子在整个三维空间运动,属于整个金属。( ) (3)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常常发生形变而不易折断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 ) (4)共价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 (5)有金属光泽的一定属于共价晶体。( ) × × × √ × 2.如图是金属晶体内部电子气理论图: 电子气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金属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B]金属能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相互碰撞,从而发生热的传导 [C]金属具有延展性是因为在外力的作用下,晶体中的各原子层间会出现相对滑动,但自由电子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使金属不会断裂 [D]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由于增加了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使电子数目增多,所以合金的延展性比纯金属的强,硬度比纯金属的小 C 【解析】 金属能导电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A项错误;金属能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原子频繁碰撞,从而发生热的传导,B项错误;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由于增加了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相当于填补了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空隙,所以一般情况下合金的延展性比纯金属的弱,硬度比纯金属的大,D项错误。 3.下列金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