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8998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8 第四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6600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社会,制度,国家,选必,历史
    主题一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大体按照特征、原因、表现、影响进行概括总结。 [深度思考] 1.第一阶段———秦汉时期 (1)特征:以陆路交通为主的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2)原因 ①秦汉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治的确立,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军事保证。 ②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发展,逐渐繁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为扩大对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3)表现 ①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商路之一。 ②东汉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 ③朝鲜、日本在这一时期也多次与我国往来。 2.第二阶段———隋唐时期 (1)特征: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繁盛与海上贸易的发展。 (2)原因 ①隋唐时期结束了长期分裂,国力强盛。 ②经济文化发达,统治者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 ③安史之乱后传统的陆路交通受到阻隔。 (3)表现: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都城长安成为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4)影响:唐文化对亚洲及世界文明的影响,“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开始形成。 3.第三阶段———宋元时期 (1)特征: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紧密和海上贸易繁荣。 (2)原因 ①由于战乱频繁,丝绸之路时断时续,退居次要地位。 ②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海上交通发达并占据主要地位。 ③元朝疆域广大,横穿欧亚大陆的陆路交通畅通无阻。 ④国内各政权独立地与周边国家发生各式各样的关系。 4.第四阶段———明清时期 (1)特征:对外关系由开放趋向闭关自守。 (2)原因 ①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欧各国。 ②西方殖民者的扩张掠夺。 ③封建统治阶级对外政策。 (3)表现 ①中央政府和人民面临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殖民侵略的任务,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抗击沙俄等。 ②友好的中外经济文化往来,如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南洋的开发等。 主题二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异同、作用,以及形成差异与各自作用的原因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大国际组织,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者的对比,可从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概括总结。 [深度思考] 1.相同点 (1)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2)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 (3)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4)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都曾为大国所控制或操纵。 (5)宗旨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不同点 (1)国际联盟强调“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 (2)联合国较之国际联盟更具有普遍性、权威性。 (3)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比国际联盟更有效。 3.作用及原因 作用 原因 国际联盟 (1)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2)反共、反民族独立,干涉革命 (1)建立基础不同 (2)将两种社会制度都纳入国际体系 ①国际联盟: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 ②联合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2)组织方式不同 ①国际联盟:排除苏俄,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②联合国:具有广泛性,容纳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3)国际形势不同 ①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欲制裁战败国,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尖锐 ②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崛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联合国 (1)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四单元) 总分:100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5分,18题12分,19题13分,20题12分) 一、选择题 1.(2024·北京卷·T2)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