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150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23 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讲义--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38747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讲义,选必,地理,教版,中鲁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1.能够明确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和目标。 2.结合实例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3.结合实例说出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1.含义: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以及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的吸纳与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主要目的:解决暴雨内涝与干旱缺水并存的问题。 3.建设的原因 (1)城市中硬化地面的增加,改变了雨水下渗和水循环的路径,如果排水系统不够合理,遇到暴雨容易发生内涝。 (2)下渗和蓄积的雨水减少,往往出现无雨就旱的现象。 4.案例: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更加强烈。除以上原因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易受到台风影响,暴雨天气时有发生,加之许多城市排水系统脆弱,因此城市内涝灾害频发。  海绵城市是否适合我国所有城市建设? 提示:所有城市都需要按海绵城市理念来建设和改造,但并非所有城市都需要建设成海绵城市。首先应该明确如何识别一个城市的主要症结所在,然后有所侧重、因地制宜地去建设该城市。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1.重点: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 2.系统关键 3.具体措施: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可以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 [特别提醒]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海绵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4.作用: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河流水系等都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建设海绵城市就是不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人工干预。 (  ) 2.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的目的是有效利用雨水。 (  ) 3.下凹式绿地的功能主要是收集储蓄雨水。 (  ) 4.屋顶绿化的作用只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  ) 提示:1.× 建设海绵城市可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2.× 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的目的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3.× 下凹式绿地可通过植物及沙土的过滤、下渗使雨水得到净化,涵养地下水。 4.× 屋顶绿化可使屋面雨水得到滞留、利用,减缓排水压力,美化环境。 海绵城市的建设 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严重内涝,可以说是“逢雨必涝,遇涝则瘫”。网上常有“到某某城市来看海”的说法。建设“海绵城市”已逐渐被各级政府列入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与农村相比,城市更易发生内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水循环中的调蓄功能下降。 问题2 (综合思维)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有哪些好处? 提示:“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即为了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它能够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人形容“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1.海绵城市的主要影响 (1)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 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