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D D C A B B A C A C D C D A 17.(1)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北坡低。 (2)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是阳坡,热量条件较好,故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南坡相对于北坡较高。 18.(1)距今约17 000-15 000年期间,气候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迅速冷却,形成海冰,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冬季风势力增强,对马暖流势力减弱;北部海域结冰,寒流减弱,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气温降低,南北侧环流减弱,西部上、下层洋流交换减弱。 (2)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 000年。原因: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而且距今8 000年以来,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同步增强。 或不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 000年。原因: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受夏季风、冬季风、洋流的共同影响,夏季风影响日本海表层水体层化,而东亚冬季风影响日本海西部海冰的形成和深层水体垂向对流;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 19.(1)地形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岛屿中部高、四周低;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2)纬度高,气候寒冷;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丰富且较均匀;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温度较低。 (3)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纬度高,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位于西风带,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1.B 2.C [由图可知,该自然带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这些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因此,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3.D 4.D [第3题,图1中①是热带雨林景观,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②是针叶林景观,分布于大陆性气候区;③是荒漠景观,分布于沙漠气候区;④是为企鹅,一般生活在冰原气候区。图2中a位于北美洲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b位于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区,c位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区,d位于南极洲的冰原气候区。图1中的景观与图2中的点正确匹配应该是a———,b———,c———,d———。第4题,c—b—a—d的景观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5.C 6.A [第5题,读图可知,该山脉南侧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正确;温带季风气候对应落叶阔叶林带,A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B错误; 高山气候是指气候随山脉高度增加而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D错误。第6题,读图可知,甲自然带位于针阔叶混交林带之上、灌丛草甸带之下,应为针叶林带,A正确;根据该山脉的植被分布可知,该地水分较多,没有发育荒漠带,B错误;阔叶林带包括山麓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带,且位于海拔较低处,C错误;该地也没有发育草原带,D错误。] 7.B 8.B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毛乌素沙地在距今约10 000-8 500年期间风沙堆积,说明该地在距今约10 000-8 500年期间降水较少,不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北边缘线向东南移动;距今约8 500-3 000年期间土壤发育,说明该地在距今约8 500-3 000年期间,降水较多,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北边缘线向西北移动,B正确。第8题,毛乌素沙地湖沼沉积增强期间,说明河流径流量增加,降水增多,河西走廊的气候暖湿化,植被增加,当地主要植被为荒漠草原,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