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C B C B D C B C B C C 14.(1)正午太阳高度由56.3°逐渐减小到32.6°。测量时间段内,北半球地区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昼长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2)见下图。 绘制理由: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旗杆的影子朝向正北;根据表计算出影长约为20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出旗杆影子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 1.D 2.B [第1题,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昆明位于北半球,此时的节气是冬至。第2题,2024年9月1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因此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BC之间。] 3.C 4.B 5.C [第3题,图中MN所在的平面为赤道平面,E′F所在的平面为黄道平面,所以∠MOE′或∠FON为黄赤交角。第4题,若黄赤交角增大,则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增大,即图中EF或E′F′的度数将增大。第5题,若此图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太阳光线应与ST′(晨昏线)所在平面垂直,即太阳光线与图中E′F平行。] 6.B 7.D [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地纬度为23.5°N,而电控遮阳板始终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南墙电控遮阳板与屋顶平行,说明正午太阳直射该地,大致接近夏至日,B正确。第7题,由题干可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正午太阳在南方,因此东、南、西三面接收太阳光照较多,北墙位于背阴之地,接收太阳光照最少,D正确。] 8.C 9.B [第8题,根据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可知,图中所有的方向都是北,整日太阳高度相同,出现了极昼,所以位于南极,C正确。第9题,此时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为10°,此地为南极,此时太阳高度是10°,H=90°-(90°-太阳直射点纬度)=10°,太阳直射点纬度=10°,南极出现极昼,所以直射点纬度是10°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的纬度差,H=90°-40°=50°,B正确。] 10.C 11.B [第10题,图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0°左右,因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经计算可知,该城市纬度约为43.5°N,与表中沈阳最接近。第11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该地(沈阳)纬度为41.8°N,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25°,此日太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与图B相符。] 12.C 13.C [第12题,办公楼正午阴影面积最小意味着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元旦(1月1日)、清明节(4月5日前后)、儿童节(6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距离夏至日最近的是儿童节,C正确。第13题,6月22日日出方向为东北方向,在10点之前太阳从东北方向逐渐向南移动,车位d和车位a都会晒到太阳,A、D错误;当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时,车位b也会晒到太阳,此时车位c还未晒到太阳,所以车位c遮阳更理想,C正确,B错误。] 14.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校在测量时间段内,正午太阳高度由56.3°减小到32.6°,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原因是该校位于北京市,处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测量时间从9月5日到11月11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北半球地区昼长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第(2)题,该地正午的太阳方向为正南,所以影子应该朝向正北,注意图中指向标的位置,再根据题干中给出的13米的旗杆高度,和表中11月11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比值,可以大致测算出此时的影长大概为20米,再结合图中的比例尺1∶1 000可知,图上大致为2.03厘米。 1/2课时分层作业(三)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49分 如图为太阳直射点年运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昆明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2024年9月17日是中秋节,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