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727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8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讲义--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11-1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47228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作用,选必,地理,教版,高中,讲义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说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2.结合世界地形图,说明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典型地貌,理解地质构造、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分析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本身,主要包括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等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 [特别提醒] 内、外力作用同时作用于地壳,从相反方向改变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塑造了地表形态,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使得地表趋于平缓。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的边界类型: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①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形成了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②如图中b、c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③如图中d是板块张裂的地区,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将下列地理事物与所在板块的边界相连。 落基山脉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红海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安第斯山脉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地中海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新西兰南北二岛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日本群岛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 [提示]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错开的情形。 (2)主要类型:褶皱和断层。 ①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波状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向上拱起,叫背斜。B处岩层向下弯曲,叫向斜。在地形上,A处成为谷地、B处成为山岭的情况称为地形倒置。 ②断层:图中C处地层发生破裂,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其中E处叫地垒,常形成断块山;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 [提示] (1)从岩层形态上判断: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 [特别提醒]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三、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1.含义: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 2.类型 (1)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2)中心式喷发的火山:常在地表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候会积水成湖。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而变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  ) (2)地球表面形态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  ) (3)断裂构造就是断层构造。 (  ) (4)安第斯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形成的。 (  ) [提示] (1)× 变质作用也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2)×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3)× 断裂是指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破裂。而断层是指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岩层发生断裂并且有明显的位移。所以断裂不一定是断层,而断层属于断裂。 (4)× 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形成的。 内力作用与板块运动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全长2 450千米,宽200~350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