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地理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810730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0 第二章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讲义--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4786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选必
,
地理
,
教版
,
高中
,
讲义
,
活动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1.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2.结合区域图,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密度、形态和布局的影响。 3.结合案例,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谋求人地和谐的意义。 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以我国村落为例) 地区 规模 分布、形态 人口 北方平原区 较大 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较小 相对分散,多呈带状分布 较少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我国交通线路分布的差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3)地形的影响: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络状。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4)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 ①依据: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表现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山区交通线路建设越来越多地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何优缺点? [提示] (1)优点:不仅能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节省通行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 (2)缺点:桥隧比例的增加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例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高原地区的聚落呈狭长的条带状。 ( ) (2)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形态多呈条状分布。 ( ) (3)陡坡开荒对下游地区没有影响。 ( ) (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百害而无一利。 ( ) [提示] (1)√ 高原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呈狭长的条带状。 (2)×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线路受限较小,多呈网络状分布。 (3)× 陡坡开荒往往带来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由于泥沙淤积,易发生洪涝灾害。 (4)×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而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一 青藏高原聚落的分布景观图 材料二 北方地区平原聚落 问题1 (区域认知)青藏高原的聚落为何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提示] 青藏高原因平均海拔高而气候寒冷,河谷地带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 问题2 (区域认知)平原地区乡村聚落与山地、高原地区的乡村聚落相比有哪些差异? [提示] 平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人口比较多;而山区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比较少。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区 聚落分布 聚落形态 原因分析 高原地区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呈狭长的条带状 深切河谷,地势较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六章 自然灾害(含答案)(2025-09-18)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含答案)(2025-09-18)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2025-09-18)
土壤课件(59张)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2025-09-17)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四章 地貌(含答案)(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