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731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9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讲义--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10-2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63413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作用,选必,地理,教版,高中,讲义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通过图片等资料,认识风化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理解风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描述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结合图示,描述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 1.表现形式:风化、____、搬运、____等。 2.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流水、风、____等。 3.过程:风化侵蚀的产物,经____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_____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 二、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含义: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____发生的____作用。 2.对风化作用类型及其作用进行连线 三、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作用形式 作用地区 形成地貌 _____作用 构造抬升区 青藏高原周边_____、水拍云崖的雄奇景观 沉积作用 构造_____或构造沉降区 _____和河口三角洲 2.水蚀作用 类型 含义 对地貌的影响 下切侵蚀 指水流____地面向下的侵蚀 ____河床或沟床,在山区常形成深切的__形谷 溯源侵蚀 指在河流或沟谷底部地形____之处,因流水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不断向_____移动的现象 使沟谷或河流的长度不断____ 侧向侵蚀 指受_____的作用,__岸不断受到侵蚀而崩塌后退,形成____的河岸。同时,__岸堆积,导致河流侧向发展 在山区,河流侧向发展可使河谷不断____。在平原地区,河曲不断向____移动,形成_____。 河床发生裁弯取直,形成_____ 3.沉积作用 (1)含义:河流中挟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时,会发生_____作用,在____上沉积下来。 (2)特点: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逐渐变__。 (3)形成地貌:在构造沉降区,河流可形成_____。  如何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 [特别提醒] 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就没有堆积成三角洲。 四、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蚀作用 (1)含义:指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 (2)类型 ①吹蚀作用:指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 ②磨蚀作用:指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撞击和摩擦,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 (3)对地貌的影响:造成地表物质的____,使地表遭到____,从而形成各种风蚀地貌。 2.风积作用 (1)含义:指风所____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____。 (2)对地貌的影响:形成各种形态的____。  绘图说明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来判断盛行风向。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干旱区有风力侵蚀作用,没有流水侵蚀作用。 (  ) (2)“泥沙俱下”是指沉积作用。 (  ) (3)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  ) (4)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 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壳是指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它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下图为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归纳风化壳厚度大小与气温、降水、生物之间的关系。 问题2 (综合思维)冻土带和荒漠带风化壳厚度小,分析其原因。 1.风化作用的分类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风化作用分为三大类型,如下表所示: 类型 概念 物理风化 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 化学风化 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可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生物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