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737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3 第三章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讲义--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10-0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61977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选必,地理,教版,高中,讲义,移动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1.结合等压线图,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解释风的形成。能够绘制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结合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气压梯度: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____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____,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____,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图示 受力状况 风向 理想风向 只受F(_____)影响 垂直于_____指向____ 高空风向 受F和P(_____)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____ 近地面风向 受F、P和f(_____)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____ [特别提醒] 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反之,夹角越小。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_____。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_____之间、____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____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1)形成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_____。 (2)三圈环流:①为_____,②为_____,③为_____。 (3)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 ①赤道地区:接受太阳光热最多,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A_____。 ②30°N附近: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风,并不断堆积下沉,气压升高,形成C_____。 ③北极地区:接受太阳光热最少,空气下沉,形成G_____。 ④60°N附近: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盛行西风与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极地东风在此相遇,暖空气爬升,致使60°N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E_____。 (4)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①形成:在近地面,由于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空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在_____及_____的作用下,形成风带。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三个环流圈。这样,全球共形成__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__个风带。  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形成降水?该处降水与赤道地区降水的成因是否相同? [特别提醒]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盛行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原因:_____每年都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冬季____。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分布 ①北半球 时间 原因 影响 陆地 海洋 7月 _____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 高压中心 1月 _____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 低压中心 ②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分布。 (2)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的____和____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3.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____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  ) (2)北半球夏季,亚洲大陆形成势力强盛的热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  ) (3)亚洲南部的季风环流在世界上最为典型。 (  ) (4)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简析]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风的力量: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