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750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23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讲义--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47550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自然环境,选必,地理,教版,高中,讲义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2.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 3.能结合具体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 1.物质组成:_____、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主要环境能量:_____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____和土壤等。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1)整体性的含义:指_____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2)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_____和相互渗透。 (3)表现: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_____”。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1)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_____效应。 (2)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_____和功能的协调性。 [特别提醒] 植物光合作用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这是整个自然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不断发生变化,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____。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阳光不属于自然地理要素。 (  )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  ) (3)生产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独立完成的。 (  ) (4)在河流中上游砍伐森林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影响。 (  )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大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增多,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区(下图所示)。 秦汉以前的黄土高原  近代的黄土高原 问题1 (综合思维)材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地理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2 (综合思维)上述要素的变化给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问题3 (综合思维)上述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哪一特征? 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案例: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案例:自然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了生产有机物的功能。 生产有机物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自然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会形成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A.⑧   B.⑦   C.⑥   D.⑤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湖面面积1 200 平方千米,如今萎缩至500平方千米左右。下图为艾比湖面积变化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