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814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6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09-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5514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差异性,选必,地理,教版,高中,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导致图示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水热组合 D.海拔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海拔1 000~2 000米,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景观多样,自然地带分异明显。下图为黄土高原自然地带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自然地带,正确的是(  ) A.甲自然地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乙自然地带为温带草原荒漠带 C.丙自然地带为温带草原带 D.丁自然地带为温带森林草原带 4.图示自然地带更替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 A.主要由于热量条件不同导致 B.沿纬线延伸,并随纬度而变化 C.这种分异多沿经度方向变化 D.呈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 河湾的演变会影响滨河植被的分布。下图为我国某一河湾的平面图及其凸岸植被分布状况,该河湾植被受人为干扰小。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植被呈带状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6.图中灌木木本植物树龄的分布规律是(  ) A.西到东增大 B.西到东减小 C.南到北增大 D.南到北减小 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山体可能位于(  ) A.横断山脉 B.天山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南岭 8.该山体垂直带谱(  ) A.东坡、南坡带谱比西坡、北坡复杂,主要是因为山麓气候差异 B.西坡草甸带比东坡的海拔高,主要是因为西坡比东坡更湿润 C.北坡冰川带下限比南坡低,主要是因为山顶地形起伏比较小 D.东坡冰川带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为地处夏季风迎风坡 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因此常被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下图)。据此回答9~10题。 秦岭—大巴山山区部分山地垂直带谱 9.下列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  ) A.米仓山、三峡大老岭、草链岭、太白山 B.太白山、草链岭、三峡大老岭、米仓山 C.草链岭、太白山、米仓山、三峡大老岭 D.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 10.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基本相同 B.坡面环境差异小 C.坡度差异不大 D.坡面相互影响小 11.(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戴云山位于福建省中部德化县境内,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1 856 m,相对高差1 206 m,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大山脉,也是闽东南地区的最高峰,素有“闽中屋脊”之称。戴云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植被覆盖率高达93.4%,且植被种类丰富。戴云山地处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1月平均气温为6.5~10.5 ℃,7月平均气温为23~27 ℃,年均降水量为1 700~2 000 mm。下图示意戴云山植被带垂直分布。 (1)分析戴云山海拔200米以下无植被带分布的原因。(4分) (2)指出图示甲、乙两坡所处的坡向,并说明理由。(6分) (3)说明戴云山植被种类丰富的原因。(6分) 1 / 4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C C C D A D D B 11.(1)地形平坦,水热条件好,适宜人类活动;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植被破坏严重,导致自然植被带消失。 (2)坡向:甲坡为南坡(东南坡),乙坡为北坡(西北坡)。理由:甲坡(东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水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