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81125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 (1)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8次 大小:17499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6课,三民主义,形成,发展,学案
  • cover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但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4)流亡国外的孙中山,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2)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民权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想要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深度点拨]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不是真正的人民主权,民权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深化探究 材料一———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民国政府。”———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思考  (1)材料一中“现在的恶劣政治”指什么?“恶劣政治的根本”又是指什么?民权主义要实现什么目标?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 答案 (1)“现在的恶劣政治”指满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恶劣政治的根本”指君主专制政体。目标: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2)活动: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