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1324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9 第五章 章末综合测评(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高中中图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10-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25837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域,规律,答案,整体性,高中中,中中
    章末综合测评(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为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2题。 1.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 A.基岩风化 B.流水搬运 C.冰川搬运 D.风力搬运 2.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 B.大气含氧量低 C.蒸发弱 D.太阳辐射强烈 长白山区松花江流域的白江河泥炭沼泽地,在距今8 000—5 000年期间曾经是森林—草甸广布的洼地,距今5 000年以来通过陆地沼泽化过程扩展而成。下图示意5 000年以来白江河泥炭沼泽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现阶段白江河泥炭沼泽的主要水源补给方式是(  ) A.河流 B.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4.原洼地的森林、草甸等发育成泥炭沼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气候湿→干→湿的变化 B.地壳持续抬升,洼地积水 C.地下水位上升,土壤饱和 D.河流改道,河流阶地增多 重庆奉节小寨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崩塌物形成的堆积体和由流水溶蚀形成的暗河,堆积体上生长有小乔木、灌木、附生等植物。如图示意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剖面。据此完成5~6题。 5.重庆奉节小寨天坑的形成,说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是自然环境要素间的(  ) A.相互独立和相互分割 B.相互替代和相互合并 C.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物质单一和能量单一 6.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底部堆积体上生长有植物,得益于天坑的自然环境具有(  ) A.汇集和存储的蓄水功能 B.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 C.良好而有效的调节功能 D.发挥有机界的减灾功能 兴安盟草原位于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如图)。草原灌丛作为当地原生植被之一,对于气候变化十分敏感,适生区分布格局有进一步发生变化的可能。据此完成7~8题。 7.仅考虑短期气候变暖的影响,最有可能转变为灌丛植被适生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若气候变暖不断加剧,当地灌丛适生区的面积最终会缩小,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温 D.水分 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干扰以及在干扰消除后恢复的能力,与物种多样性具有相关性。如果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则植物多样性降低;若种间竞争减弱,则植物多样性升高。图1示意黄土高原植被带分布,图2示意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中草地群落的稳定性指数(指数越大,稳定性越高)。据此完成9~10题。 9.黄土高原形成多种植被带,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土壤 D.水分 10.森林草原带中草地群落稳定性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多样性丰富 B.生物量大 C.物种竞争强 D.生长速度快 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为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图1示意某地丹霞地貌沟谷中植被垂直分异模式,图2示意该丹霞地貌山顶的植被分异。据此完成11~13 题。 11.图1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地形封闭 D.陡崖反射阳光 12.导致图2中山顶中部与外围地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土壤 C.热量 D.坡向 13.该地植被分异规律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乔木—灌木—草甸。我国横断山区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