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1351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含答案)--高中中图版地理选必1

日期:2025-10-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6918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理,下产,选必,图版,中中,高中中
    课时分层作业(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C D D D D B B B A B A D 11.(1)画图略。 昏线。 (2)23°26′S 冬至日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4)66°34′ 0° 0° 16.(1)(23°26′N,90°W) (2)B、D、H、G D、B、H、G (3)6 21 24 46°52′ 1~2 第1题,我国北方住宅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住宅楼的影子较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住宅楼的影子最长,为了使住宅区的一楼正午始终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冬至日。第2题,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楼间距越大;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北方大,影子较短,所以住宅区的楼间距比北方要小。 3~4 第3题,①地有太阳直射,且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对称分布,所以该地位于赤道;②地有太阳直射,且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北方向,所以该地位于南回归线;③地有太阳直射,且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所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④地无太阳直射,并且有极夜现象,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所以该地位于北极圈。我国位于北半球且没有寒带分布,赤道也没有穿过我国。故选C。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②地位于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是12月22日前后,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气候寒冷;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在近日点附近);其他三地都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正午太阳所在方向相同,都位于正南方向;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点将北返。故选D。 5~6 第5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向南白昼时间越长,所以自南向北依次为丁、丙、乙、甲。第6题,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位于南半球。 7~8 第7题,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8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结合题目可知,四地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甲、乙、丁、丙。第8题,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8日,石家庄昼短夜长,排除丙和丁;石家庄位于北京附近,故当地的正午(白昼的平分线)应在北京时间12点附近,乙地最符合。 9~10 第9题,图示中6月22日昼长为24小时,12月22日昼长为0小时,可知该地位于66°34′N。第10题,B点是12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11.第(1)题,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在图中画出的部分晨昏线附近的地区正由昼转向夜,因此是一条昏线。第(2)题,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是冬至日。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第(4)题,赤道与南回归线(H=90°)的纬度差是23°26′,因此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北极圈与南回归线的纬度差是90°,正午太阳高度角则为0°。在晨昏线上,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为0°。 12~13 第12题,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纬度由高到低的是②④①③,且③终年昼夜平分,应是赤道。第13题,昼长最大差值出现的时间点分别是夏至日和冬至日。而④地夏至日的昼长和冬至日的夜长是相等的,因此可以计算出④地的最短昼长为12小时-5小时42分/2=9小时9分。故选B。 14~15 第14题,“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见的石景,2月 21日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该日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说明该“一线天”的走向为东南—西北走向。第15题,据材料可知,2 月 21 日和 A日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2月21日距离春分日有28天左右,则秋分日之后的28天左右是10 月 21 日,一年中这两日的太阳升起的方向与高度相同。 16. 第(1)题,根据甲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23°26′N,根据乙图判断EFG为昏线,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90°W,所以直射点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