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1851

2.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课件(第2课时)(29张2个视频)

日期:2025-11-1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3891807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件,2个,29张,2课时,制备,动物
  • cover
第2节 动物细胞工程 第2课时: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课堂导入 1.视频中了解到针对新冠肺炎真正的特效药是什么? 2.这种特效药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针对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这种单克隆抗体可以和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准确定位、药效强、持续时间久,并且可以大量储备生产。 课堂导入 产量低、纯度低,而且特异性差 (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体外不能无限增殖 回顾旧识 (已免疫)B淋巴细胞 能产生抗体 肿瘤细胞 能无限增殖 第1节学习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跨越不同种植物之间生殖隔离的屏障,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新的作物类型。      思考:有没有技术让这两种细胞杂交,培育出既能产生抗体,双能大量增殖的细胞呢? 回顾旧识 1、概念: 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4、结果: 形成杂交细胞。即融合后形成的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 2、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 3、诱导方式 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 化学法:聚乙二醇(PEG) 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5.过程: 病毒颗粒 灭活的病毒颗粒粘附于细胞表面 细胞膜融合 细胞核融合 形成杂交细胞 在病毒的作用下,使细胞互相凝聚 6.意义: 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种间、属间、科间、动植物之间)成为可能。 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比较项目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融合 基本原理 融合前处理 诱导方法 用 途 意 义 细胞膜的流动性、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 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壁 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使细胞分散 培育新品种 制备单克隆抗体 物理法:电融合法、离心法 化学法:PEG,高Ca2+ —高PH融合法 电融合法,PEG融合法,灭活的病毒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比较 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突破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1)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  ) (2)灭活的含义是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并不破坏它们的抗原结构(  ) (3)二倍体动物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细胞仍然是二倍体细胞(  ) × √ 判断正误 × 课堂练习 1.(2022·天津市高二阶段练习)如图表示仙台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A和细胞B必须为同种细胞才能融合 B.细胞C同时有细胞A和细胞B的遗传物质 C.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此过程的原理是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课堂练习 2.对比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下列论述合理的是 A.均可使用PEG、电融合或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B.两者都可以跨越种属间的生殖隔离 C.两者都可以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在适宜的条件下,均可产生完整个体 √ 课堂练习 1.传统抗体制备方法及缺陷 缺陷:产量低、纯度低,且抗体的特异性差、灵敏度低。 不能无限增殖产生大量抗体 动物体内 抗原 刺激 浆细胞 抗体 筛选单一B细胞 增殖分化 抗原不纯 抗原不纯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 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方案: 动物细胞融合 杂交细胞 动物细胞培养 单克隆抗体 骨髓瘤细胞(癌细胞)能无限增殖 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1975年,米尔斯坦和柯勒 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杂交瘤细胞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时间为7分钟, 选出两位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注射特定抗原 从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培养骨髓瘤细胞 目的是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与B淋巴细胞融合 诱导融合 多种杂交细胞 选择培养基培养 筛选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 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