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2263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6 第四单元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237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教师,学生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程标准 子目逻辑 关键导览 1.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本课共设三个子目。第一子目讲“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这不仅属于课标直接提到的内容,也是课标中其他内容———版图奠定和社会危机的政治和制度背景。然后,第二子目讲“疆域的奠定”,第三子目讲“统治危机的初显”。 一个变化:清朝中枢机构的变化 一个奠定: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三大危机:人口危机、农民起义、外来威胁 任务一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时间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 原因 三位皇帝都非常勤政,独断朝廷大政方针 表现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2.加强专制 (1)    制度 内容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    ,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作用 提高了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军机处 ①设立时间:    时。 ②主要职责: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3)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4)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奏折制度 奏折制度是清朝部分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一般认为,它始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具奏人可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将奏折直接送入皇宫,由皇帝拆阅并用朱笔批示,然后发回原奏人遵行,既速且密,有利于皇帝的专制独裁。 误认为军机处是清朝的最高行政机构 军机处参与军国政务,但不是一个正式的行政或决策机构,本质上是皇权的延伸,军机处成员的任职与权限都直接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阅读教材P76“史料阅读”,思考:史料反映的专制制度有何利弊? 军机处的设置 史料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影响。 奏折制度的作用 史料 清代自康熙中期至清末……一切机密要务,乃至皇帝与各具奏人的私人交情,密折内都有反映。……给皇帝开辟了广泛的情报来源,广其耳目,增其见闻,洞悉庶务,使……能及时且较真实地了解……各级官员的所作所为,而且使百官互相监视,彼此牵制……极有利于皇帝个人独裁专制。 ———刘融《清王朝的朱批密折制述论》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奏折制度的作用。 清朝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任务二 疆域的奠定 1.巩固统一 地区 措施 台湾 1662年,    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     东北 (1)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 (2)1689年,中俄签订《      》,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西 北 蒙 古 (1)1757年平定漠西蒙古    部叛乱 (2)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    兄弟叛乱 (3)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新 疆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 (1)清初,册封五世达赖以“   ———尊号;康熙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2)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清政府颁布《          》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2.清朝疆域 (1)思考:清朝中期疆域范围是什么? 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